孩子, 你不必與任何頭銜掛鉤!
文章來源: 別讓童心流浪2016-12-08 01:25:44

豐盛的一個學年結束了, 我尤其為我的小小孩在2016學年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而高興, 盡管他的五年級的全國性的學業測試結果比不上他的兩個哥哥同年級時的成績。  本來我想讓他和兩個哥哥一樣在中學時也去考精英公校, 但是我發現現在的學校很適合他, 學校的各項活動讓他發現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告訴我年初時他覺得自己是個 shy boy, 但現在他不再害怕 public speech。

 

年初感覺到他有壓力, 他抱怨回家作業量增多了, 為此, 我還與他的home teacher (類似國內的班主任)聯係; 還有一次放學我接他時, 發現他特別委屈, 他激動地訴苦隔壁老師對他有多麽地不公平, 當眾批評他不該用手指敲教室的窗戶卻沒有批評也如此做的其他同學。 但是, 學年結束之際, 他告訴我那個老師也非常好, 他要送禮物給所有幫助過他的人。 令我欣慰的是他似乎記得家裏牆上掛的一幅裝飾畫:  GRATITUDE turns what we have into enough.

 

在做學校的leadership program競選明年的school captain, house captain 等等各類captain時, 他問我的意見。  問清楚各captains的工作性質後, 我毫不猶豫推薦community service captain為第一選擇, 他也欣然接受。然而, 海選時, 他被老師和同學也提名為school captain 候選人之一時, 小小孩居然也有患得患失的心態。 

 

當然, 我也自問自己當時是否過於介入孩子的事情? 是否害怕孩子落選後的挫敗敢不讓他去競爭名頭最響的school captain?   當孩子的競選演講稿得到滿分時, 我非常認真對他講: “You needn't connect to a big name.  It's only a job. If you're interested,   just take it.”  所以會有如此的想法,是受到了西人家長和移民二代的育兒理念的影響,但更是出自我對自己學生時代做學生幹部的經曆的反思。 我之所以希望孩子做 community service captain 的工作, 是覺得這個leadership program 可以讓他實實在在熟悉 fund raising 的整個環節: 從具體的校外慈善機構的選擇到最後的校內活動的落實。

 

我想作為成年人, 我有必要為他的wellbeing 和他的未來發展提醒他:  “Connect to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It could be your faith, your family,  your job, your community, the environment,  a cause, a sports team and so forth.  ”  這是我在看一本有關 resilience 的書時讀到的。  總之一點,  我不希望我的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心留有不必要的訴求。 正如我的一個微信朋友講:  一個成熟之人不應當有太多的內心訴求。 如果你看了上周的《非誠勿擾》, 能明白黃磊給一位內心有某種情結的男士建議時講得那番話,我想, 你會認同這篇文章的題目。

 

最後, 祝文學城的所有的朋友聖誕快樂!

 

對不起,夾了英文,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