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院士就是一小號華為
文章來源: cng2019-05-18 09:27:45

整個中國這40年的發展,就是一大號華為。

閻顏之爭在文學城有幾天了。這個爭議的焦點,是葡糖糖受體膜蛋白結構機理揭秘的榮譽,到底花落誰家。潤濤閻先生早在1995年就在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雄文,提出了該分子的功能構象。而顏寧院士則在快20年後,在2012在NATURE上發表文章,把這個蛋白同源分子的結構和機理做到了極致,可惜她沒有引用閻師的成果。

在這個爭議中的一方,顏院代表中國國家隊,享有舉國體製的優勢,她回國的時機好,正趕上恩師施一公在清華大展拳腳得到國家重用,所以顏院30歲就是正教授博士生導師,科研經費不愁,最關鍵的是,她有一大批年輕廉價,吃苦耐勞,基礎紮實的清華學子衝鋒陷陣,所以媒體報道中說她帶領一批平均年齡不到30的年輕人在6個月內攻克世紀自然之謎。

最近處於中美爭端焦點的華為,據說也擁有中國政府全力扶植的優勢。不過我覺得華為最可怕的優勢,也和顏院團隊一樣,是人。

安東尼拉卡維拉(ANTHONY LACAVERA)是加拿大一家無線網絡供應商WIND MOBILE的CEO, 他們在2009年買了華為的產品,第一感覺就是“好便宜”!感覺作為一家低端進貨商華為還是很不錯的。

他後來參觀了華為上海分部,華為銷售人員給他展示產品幻燈片的時候,拉卡維拉心情倒還平靜。但是當走進堪稱巨無霸的華為浦東研發中心辦公室的時候,他被徹底震撼了:

“桌子,一排又一排的桌子,無限延申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的桌子,我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麽多的桌子”。

每一張桌子後麵,都有一個年輕聰明活躍的大腦,在拷貝,在模仿,在思考,最可怕的是,他們也會創新。

從那一刻,拉卡維拉意識到,世界通訊技術的市場,要變天了。

閻顏爭議的另一方,是閻師,他代表了美國式的科研模式,這是一種自下而上類似自由市場競爭的模式,適者生存,能者做大,不存在政府的刻意扶植。這種模式,不具備顏院在清華大集團軍攻堅式的優勢兵力,所以閻師兩篇雄文隻有倆作者:他和他的導師馬爾羅尼教授。但是閻師戰力逆天,生生地在4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將近500個蛋白突變體的構建和分析,在生化基礎上提出了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機理構象,並在20年後被顏院的晶體衍射技術所完全證實。這是美國小作坊研究模式誕生高質量科學的最好體現。

中國科研先天不足,但是有“後發優勢”,可以”彎道超車“。閻師的模型被顏院看到了,仿佛暗室中射入了一縷陽光,在黑暗中摸索的她如醍醐灌頂,就有了“攻克50年自然之謎”的晶體結構(可惜她沒給閻師以適當引用)。

不好意思,這隻是我的想象。

你如果看我上篇博文,我總結了顏院解密受體結構的四個步驟,每一步都嚴格給出參考文獻。我的結論是,在技術和理論上,顏院完全有可能不依賴閻師的模型而依據自家數據獨立導出蛋白結構,所以,閻師如果給NATURE雜誌寫信申訴,根本不會有結果。

但是這個前提基本不存在。

以顏院的科研訓練,閻師文章的江湖地位(CELL&PNAS),顏院在推導結構前沒讀過閻師模型的幾率基本為零;一旦讀到,以顏院敏銳的科學直覺,她認識不到彼閻模型對此顏工作的重大啟示意義的幾率,基本為零;既然揭開“半世紀自然之謎”的結構構建是如此的艱巨,那麽解構人員卻對已發表的模型絲毫不加考慮,這個幾率基本為零。

所以我說顏院在2012年論文不直接引用閻師的模型,有點不厚道。

Again,沒有直接的證據。

科研工作是公開發表大家自由選用,但是要通過文獻引用感激前人的貢獻,這是學術界的慣例。顏院在這一點上可能沒做好。

商業界的道理也類似,不過要嚴格多了,技術開發要尊重知識產權,技術合作也依照合同,屬於商業秘密的,最好不要動歪主意。華為在這一點上沒做好,它在起家的時候拷貝抄襲了思科,不久前美國司法部的起訴證明華為人員從T-MOBIE實驗室的機器人身上偷偷撅下一手臂。

話雖這麽說,商場如戰場,侵犯專利甚至商業秘密泄露的事件如今不要太多。你作為一家高技術大公司,不起訴幾個同行侵犯了你的專利,就說明你技術儲備太差人家都不惦記你;同理,要是沒人告你侵權,說不定股東都覺得你研發戰略太保守。

區別在於,西方企業在互告之後,還要在一口鍋裏吃飯,CEO一塊打高爾夫,而華為學習了(抄襲了偷竊了)你之後,會快速創新,指數階擴增,並依賴和西方理念背道而馳的集體體製和規模優勢,迅速做大,給競爭對手以碾壓式的打擊。

剛看到一個網友這樣評論華為:“在一個嚴禁獨立思考的國家裏, 隻會吹牛和偷竊是不行的”。哎呀這可冤枉死華為了,如果華為隻會吹牛和偷竊,就根本不是心腹大患,根本犯不著美國政府如此大動幹戈。

你看現在,昔日不可一世的朗訊,北電,都死翹翹了,而華為從30年前一鄉鎮企業,給香港企業代理數字交換機,發展到今天,公司專利數量排世界第一;在路由器這個核心市場上擊敗了曾經的老大思科,穩居世界第一大通訊設備商的寶座;手機的銷售量甚至逼近蘋果,更不要提在5G市場上的雄厚技術實力和低廉的價格優勢,這是全方位的碾壓,絕非一個簡單的吹牛加偷竊可以解釋。

這種碾壓,通過顏院和閻師研究課題的比較,也可管中窺豹。閻師的小作坊隻是蛋白突變加生化測定,而顏院的團隊除了這些,還有她最拿手的X射線衍射分析,計算機輔助建模,這規模比閻師高了一個維度,這一切當然主要歸功於顏院的科學大局觀和創新頭腦。所以你若看最新的葡萄糖受體研究進展,人家作者當然會引用顏院的最新成果,而不是閻師老掉牙的文章。

假設顏院在美國開創事業小本經營,人力財力有限,她也許隻能集中在蛋白結晶衍射這樣的拿手領域,如果看到了類似閻師的生化實驗室的手段,那麽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分工合作,各取所長,多快好省地出文章,這將是一個榮譽共享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是顏院在清華有無可撼動的人力資源和資助力度,他的團隊可以以地毯式轟炸的模式用各種技術橫掃整個領域,所以她就是皇冠的最後擁有者。

閻顏之爭,其實也是中美科研體製之爭的一個小窗口。

從閻師對顏院之不引用的不滿,你就能更理解一點點美國對華為出徒後橫掃師傅行為的憤怒,外加憂慮和恐懼。

閻顏之爭,閻師如果不服就隻能給NATURE寫信,人家還不見得刊登。但是美國整華為,招兒可就太多了,可以以舉國之力鬥一個企業,比如川普剛剛宣布的禁止美國生產的芯片賣給華為。我在前文說過“等待華為的,還可能會有更加悲慘的可能”,現在序幕拉開了

縱觀整個中國這40年的發展,就是一大號華為,1980年GDP是美國的1%, 現在是美國的60%。

 

但是中國之崛起,陰暗麵太多了。為了不扯太遠,我們還是拿閻顏的NATURE, CELL來說事。在這些世界頂尖期刊上,我們經常看到中國學術機構招聘學科帶頭人的廣告,有時會有這樣的要求:年齡一般不超過40歲。

 

拜托,這是違法的好不好!在西方的規則之下。

中美的較勁,進入了一個新層次。美國華人,係緊安全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