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報告,宜粗不宜細
文章來源: cng2019-03-24 21:47:25

引人矚目的穆勒報告還沒出來,但是司法部長對報告的解讀已經出來了。總結出來就是以下三點:

 

第一:問題:川普團隊是否通俄?回答:俄國幹擾了2016美國大選,但是川普團隊沒有參與共謀。

第二:問題:川普是否阻撓司法調查?問答:呃,這個問題太難,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我把證據寫下來,您們看著辦?

第三 :問題:群眾能否看到報告全文? 回答:此乃國家機密,目前不可泄露。

在共產黨清算文革的時候,鄧小平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重大曆史問題的解決,宜粗不宜細。

鄧小平是文革的受害者,他自己的官職被一擼到底,家庭四分五裂,兒子自殺不成終身癱瘓。從個人愛恨的角講,他當然是希望把文革的前因後果,責任人的錯誤罪行,通通一查到底,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但是,鄧也是一個政治眼光超越個人恩怨的政治家,他非常清楚,如果把文革的所有真相和事實原原本本地呈現在人民的眼前,那麽黨的高大形象將會呼啦啦似大廈傾,他自己的江山還能坐得穩嗎?當然,如此一個十年的大動亂,不給個基本說法也是不行的。折衷一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宜粗不宜細”。

如今,曆時兩年的穆勒調查已經結束,900頁的穆勒報告新鮮出爐也許還散發著油墨和紙張的馨香。全國人民,特別是特朗普總統的反對派,對這份報告,其實也帶有幾分複雜的心情。一方麵,他們希望從中找到沉重打擊總統的猛料;而另一方麵,假使穆勒真地證明了美國人民一人一票選出的是個如假包換的俄國間諜,那豈不是對美國引以為自豪的民主憲政係統的最大嘲笑,這可是動搖國本的醜聞。所以,在穆勒調查結束之前,肯尼迪家族的唯一政治傳人,民主黨眾議員JOE KENNEDY說了這樣一段話,也許反映了他們的矛盾心情:

“穆勒報告也許會這樣說:啥也沒有,無人犯錯,案件結束(能這麽圓滿嗎?),這恰恰是我希望的結論”。

最後,肯尼迪解釋道:我這樣想的原因,是為了我們民主的前途(FOR THE SAKE OF OUR DEMOCRACY)。

從司法部長在信中援引的穆勒的隻言片語來看,我仿佛也看到了特別檢察官“宜粗不宜細”的苦衷。他的團隊雖然擁有全國超一流的法律人才,有司法部近乎無限的財力支持,約談了大量證人,進行了細致的竊聽,審閱了無數的檔案材料,起訴了川普團隊的三教九流,工作不可謂不細。

但是,穆勒作為檢察官,雖然約談五百多人,但並不包括主要犯罪嫌疑人,既總統本人。

到了見真章下結論的時候,見過大風浪的穆勒先生也有點肝顫,他沒辦法給出斬釘截鐵毫無解讀空間的結論,罪與非罪來個快性。而隻能粗線條地勾勒一下:呃,這個有可能,那個也不能排除。司法部長巴爾說,那麽好,你得不出結論,那我們下結論。他和副部長羅森斯坦協商一下,結論是妨害司法公正的證據不足。

“宜粗不宜細”的火候,巴爾把握的也挺好。詳盡的近千頁的穆勒報告,被他總結出短短的四頁紙,把總統喜聞樂見的結論公布與眾,而令人不齒的細節按住不提,實在不行也要以後再說。

這讓我想起了20年北京一個涼爽初秋的下午,我正躺在宿舍迷瞪,結果門咣當一聲打破春夢,室友進來把厚厚一摞A4打印紙拍在桌上,原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塔爾報告》。其時1998, 美國首都華盛頓正燃起一場政治大火。克林頓總統多年前在老家阿肯色州涉嫌卷入一樁叫做“白水事件”的投資破產疑雲,在1994年開始遭到共和黨調查,由一位叫斯塔爾的獨立檢察官領銜。獨立調查長達4年沒有起色,於是斯塔爾開始逐個約談總統身邊助手及其親朋好友,擠牙膏一般終於讓萊文斯基帶白點的藍色裙子浮出水麵,克林頓為了掩蓋醜聞而做了偽證。

獨立檢察官斯塔爾的幾百頁報告全文,在出爐兩天後就被共和黨掌握的國會掛在網上,短時間內全球兩千萬人下載。當年,互聯網在國內還屬稀罕,但是北京不少高校實驗室的校園網已經直通美國白宮國會網頁無阻礙,我的室友,就是下載打印斯塔爾報告的兩千萬人的一個。

我當年英文很爛,沒興趣讀。其他人把這個報告當成英語課泛讀材料來學習,並饒有興致地朗讀:“克林頓從XXXX拔出雪茄,放嘴裏抽了一口,咂咂嘴說味道不錯...”。

自由世界領袖的性事,被如此毛發畢現地描寫,並在一個封閉獨裁國家的校園裏被普通學生全文傳看,那是一個何等的信息自由流通的時代!聯想道今天穆勒報告的難見天日,居然有點恍同隔世的感受。哪怕是穆勒報告有少兒不宜的內容,還能勁爆得過克林頓雪茄嗎?莫非著名的川普莫斯科黃金尿也是情節之一?

斯塔爾報告事件之後,美國國會痛定思痛,雖然覆水難收,寧可亡羊補牢。議長金裏奇下台,他們沒有續簽那個讓斯塔爾橫衝直撞的《獨立檢察官法》,而讓獨立”調查的權力回歸司法部。從法律條文上講,從此獨立檢察官的報告屬於司法部的機密材料,司法部長有權決定其公開程度。這就是我們目前對穆勒報告望眼欲穿而不見其麵的原因。

多說一句,克林頓那些露骨性情節的曝光,歸功於一位當年三十出頭的年輕律師,是他起草了盤問克林頓性細節的雷人問題。這個人叫BRETT KAVANAUGH,如今位居最高法院九長老之一。當然,他也很後悔貴為美國總統遭到這樣不必要的羞辱,從此修正了立場,認為在任總統應該免於刑事詢問,這樣後來人,包括川普總統,就不必遭到同樣的荼毒。

那麽,穆勒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身負全國人民矚目,他卻對川普妨害司法問題保持了了緘默,這是對,還是錯?

我不相信穆勒對總統的行為真正無法做出判斷。他不肯明白說出總統無罪,因為那樣有點昧著良心;也不能說總統有罪,甚至不能起訴其寶貝兒子,因為他麵對的對手,具有兩大致命優勢,一個是一輩子遊戲法律藐視規則的本質,心態和經驗,另一個是核按鈕這個美國總統專有的大殺器,美國的憲政製度,三億人口和世界60億人口,都是這場豪賭中的人質。

所以說,通俄調查,宜粗不宜細。很多反川的人,對穆勒報告有些失望,豈不知,國有穆勒,乃是美國之福,世界之福。穆勒之語焉不詳,是真正的老成謀國,FOR THE SAKE OF 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