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瑞典被拖事件:苦主無理取鬧還是瑞典店大欺客?
文章來源: cng2018-09-16 08:47:12

中國人曾先生帶他年邁的父母萬裏迢迢風塵仆仆赴瑞典旅遊,因為到達旅館過早不能入住,又因為在大堂休息問題和前台人員發生爭執,店家報警,一家三口遭到強行拖離丟至墳場哭天喊地。這個新聞和視頻,已經在海內外中文媒體上發酵了一天了。有意思的是,雖說現在中國人自信心凝聚力提高了也抱團了,但是華人對這件同胞倒黴的熱點,反應倒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國人把在國內養成的財大氣粗的臭毛病帶到海外了,甚至有人高呼:瑞典警察,我們感謝你們!

這個新聞不禁讓我想到我一家子口(沒有老人)自己幾個月前在愛爾蘭住宿的經曆。由於貪圖省錢,我選擇了“紅眼”航班淩晨到達。下飛機後又乘高鐵兩小時趕赴目的地,到了旅館是才是上午,離旅館正常的入住時間下午三點還差好幾個小時呢。我谘詢有無可能提前進房,和藹的前台小姐查一圈之後無果,麵帶抱歉地對我說:要不您在大堂沙發上先休息一下,房間一好我就通知您。所以我們夫妻倆大模大樣在地歪在沙發上打瞌睡,孩子們爬在地毯上打遊戲,倒也相安無事。隨後平安入住,度過一個快樂的假期。

現在讀了這條新聞,我才知道不到入住時間在大堂休息可能導致的最壞結果,是被強行拖離丟在黑夜亂葬崗,不禁汗流浹背,連念叨阿彌陀佛上帝保佑逃過了一劫。

英語有句俗話,魔鬼都在細節(DEVIL IS IN THE DETAILS)。是什麽事件觸發了店家通知警察把自己的顧客拖拽離場的極端情況呢?有人推測,也許是國人在公共場合不拘小節,一方麵由於年事已高,同時也是隻顧自個舒服,在旅館大堂四仰八叉倒頭就睡,引發了旅館方的不滿,加之雙方語言障礙溝通不暢,從爭吵到報警到動武到哭喊,引發了不可收拾的結局。

但是這個“合理”猜測也未必符合事實。我看到了瑞典媒體的報道如下:Polisen i Stockholms city uppger för Aftonbladet att polis tillkallades till ett hostel i centrala Stockholm den 2 september klockan 01.43 efter att tre kinesiska turister, som inte hade någon rumsreservation, vä;grade gå därifrån. Enligt polisens händelserapport har personalen på hostelet uppgett att de tre turisterna satt i en soffa i lobbyn och vägrade att prata först. Sedan sa turisterna att de var sjuka, men personalen tyckte inte att de såg sjuka ut och då blev det bråk, skriver Aftonbladet. Stockholmspolisens mediecenter säger till Expressen att de inte kan uttala sig eftersom ärendet har lämnats vidare till enheten fö;r särskilda utredningar.

這個用穀歌翻譯一解讀,我找到了關鍵字句:According to the police event report, the staff at the hostel have reported that the three sat in a couch in the lobby and refused to talk first。也就是說,根據警察報告,報案時間是深夜1點43分,旅館方麵的說辭是:“三個沒有預定的遊客“坐”在大堂沙發上,但是他們拒絕交涉”。在我看來,這個拒絕交涉,更多是來自溝通障礙。可是,從事發的視頻上曾先生對警察的大聲抗議中能聽出,當事人能講過得去的英文。可能畢竟是異國他鄉,人在情緒激動時表達不好,瑞典店小二的英語聽力也未必完美,誤會就這樣釀成了。

看到這我又出一身冷汗,因為我想到了去年的冰島之旅。我們的完美計劃是我們一家從美國出發飛冰島,同時國內父母家人從中國飛北歐,大家在雷克雅未克會合。但由於航班問題,國內家人會提前一晚到達,我們就自作主張給他們預定了機場附近的一家旅館過夜,卻從未考慮過他們半句英文不會,萬一CHECK IN的時候被人刁難,或者把國內養成的“壞習氣”曝光,要是萬一被警察拖拽,我們豈不後悔?幸虧我們的冰島之旅也堪稱完美,讓我們現在對國內我家人的素質之高肅然起敬。

說笑歸說笑,我是對瑞典店小二報警升級矛盾的做法大大的不以為然。因為我想到不久前發生的美國費城星巴克逐客事件。當時有兩個黑人並未在星巴克消費,卻長時滯留店內使用商家網絡和廁所,被勸離不走,店方報警,倆黑人被拷走。事情一曝光,全國輿論嘩然,星巴克股價跌盤,總裁道歉,全美停業整頓一天反省,接受尊重顧客和反種族歧視的教育。和不買咖啡的黑人比起來,曾先生一家好像還在理一些,因為他們是在店家真金白銀定了房間的。

星巴克的認栽,是因為他們清晰地認識到咖啡店和當地社區是魚水共存的關係,你在人家社區掙得盆滿缽盈,難道還不許人家偶爾蹭個網絡用個廁所了?得饒人處且饒人,予人方便予己方便。這都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則,星巴克CEO是懂得的。想來這家瑞典旅館,在半夜三更的估計也不會是顧客裏三層外三層,就讓這三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一次,讓他們或坐或或臥,有能對你們有多大損傷?又有人說,這一家子來的也太早了,比規定入住時間早了十二個小時,你讓店家怎麽辦?可是要我說,恰恰是因為他們來的太早,我完全可以理解曾先生一家在深更半夜不願離開的苦衷,而店家報警把老人扔在黑暗的街道上,實屬不妥。聯想到我在愛爾蘭的經曆,如果酒店讓我離開,我肯定扭頭就走,因為早上陽光明媚,隨便找個地方都能消磨時間。但是,我還會不會回來,以後會不會再訂這個旅館,可就不一定了。

整個歐洲經濟活力都不怎麽高,像瑞典這樣的國家,旅遊業是他們經濟的重要部分。但是北歐地廣人稀,光靠他們自己同文同種同風俗的人,怎麽變著花樣地玩兒,也撐不起這個國民經濟的支柱。所以,來自異國他鄉,語言文化完全不同的華夏遊客,給瑞典的經濟帶來了活力。瑞典商家,應該把接待這些三觀迥異的顧客作為一種機遇,一種榮譽,認真改進服務質量,滿足人家的合理要求,而不是拿人家當成麻煩累贅,一言不合就給叉出去。

再聯想到前一段鬧得沸沸揚揚的紐約華人指甲店和黑人顧客打架一事,我們可也以以此類推,再說道說道。這事據說起因是黑人顧客不滿意修眉服務而拒絕付錢,爭執升級,也不知時誰先動了手,反正鏡頭上捕捉到的是店家全體華人員工同仇敵愾怒懟黑女顧客單身一個,店主還氣壯如牛一掃帚夯在落荒而逃的女顧客後腦勺兒上。我看了不禁搖頭,小本經營開店不易,擴展市場舉步維艱,但是人家顧客選擇進了你的門就是一種信任,她就是再怎麽不占理,也不應該被店家一頓亂棍打出。更不要提,正是這一棍子,讓華人店主被正式起訴,而爭鬥的另一方那個黑人女顧客,就因為證據有利而解除罪名。可以說,瑞典店小二這一個報警電話,幾乎和華人美甲女店長一樣不智。因為,具體情節姑且不論,這個瑞典旅館人員的不好說話,不予人方便的印象是鐵定的了,店名一經曝光,國內還有哪個遊客願意訂他們的房間?

當然,我的吐槽隻要是針對店家。被苦主大聲抗議的警察的作為,我倒覺得並無大礙。警察接到報警,自然要替人擺平。雙方發生爭執,警察隻認法律條文,自然要把你驅離店家的產業。但是商家如果對你的顧客也是隻認法律不講“人情”,那也別怪顧客對你商家不講人情:以後不來就是了。

警察做法的有爭議之處,在於他們把老曾一家子丟在了“荒郊野外”一個“墳場”,但是人家的說辭是下車之處是一個地鐵站兼風景名勝隻是教堂後院剛好有墳地而已。不過,也許從老中的觀點看,整個瑞典首都都是“荒郊野外”,這就完全是文化的差異了。所以說,事後中國大使館聲討瑞典警方,恐怕是失焦了。

也許有人說我這是給國內快糙猛型土豪刁民作風的碰瓷洗地,或者是不問是非隻有立場的“血濃於水”和民族主義。其實不然,不論是瑞典老曾一家被拖,紐約華人美甲店和黑人顧客打架,還是星巴克逐客事件,華人醫生血流滿麵被聯航拖離,我都是傾向於主張商家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照顧顧客的合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