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覺曉惜別文學城
文章來源: cng2017-11-20 10:59:18

昨天在一個人的博文下麵的評論中反駁了某位留言者,遭到他/她的連串反詰,本來想爭一爭。今早又看到邊走邊看66寫的文章,驚訝地知道覺曉要告別文學城了,我遺憾之餘,想留下幾言,但是在遭到那麽多咒罵和抹黑時都不曾關閉評論的覺曉,在這篇告別文下卻關閉了評論,也許她去意已決?既然不能評論,就自己寫幾句,兼回答之前評論中的爭議。

覺曉自言,看到論壇裏對她博客爭端的評論,有人提到她一直是做“傭人”這樣貧賤工作的,感到寒心。其實我看,覺曉的“罪過”,不單單是在於她是做傭人保姆的,而是,這樣一個“卑微”的人,居然有自信每天來曬自己平凡人的幸福,買了條魚穿件鵝牌大衣,都能讓她發現生活中的美。更孰不可忍的是,一個社會“底層”的人,居然也有思想對周邊人的三觀處世發表有時候還不那麽客氣的看法。數罪並罰,讓一個用溫良和順的筆調寫生活點滴讀書筆記的人,成為文學城挨罵最多,最有爭議的博主。

覺曉你也是,你既然工作檔次不高,自個兒悄沒聲找個地方貓著不就完了?又怎敢高調出來曬幸福外加對旁人評頭論足的。海外華人特別是美國華人,這個以中產高薪,開好車,住大耗子為主的群體,又怎能沒有人跳出來罵你?

在美國,如果工作和收入沒有高到一定的層次,是不需要繳納聯邦稅的,這樣的人群比例大概是47%。我開篇提到的那個爭執,就是起於此,我把那個評論拷貝如下“

“哪有那麽複雜,就是不想繳稅養懶人唄。西方的民主製度是社會崩潰的罪魁禍首,不交聯邦稅的就不該允許投票。稅繳多的應該一票頂多票。有人說老床沒繳稅,他這種開公司提供工作就業職位的也應該一票頂多票。當年Romney說了大實話‘美國將近一半的家庭不交聯邦稅’卻得罪了各路爛人。美國一旦超過一半的家庭不交稅這個國家就完蛋了”。

我就不提這個評論者的政治傾向了,看來在這個人的心目中,美國將近一半的人,因為收入不夠高,不繳納聯邦稅,根本不應該有投票權。那麽同樣靠鑽孔子而免交聯邦稅的川普呢?因為他的公司提供了就業機會,所以應該一人多票。我就回了一下:

“川不交聯邦稅,你說他交了別的稅;窮人不交聯邦稅,你為何不計算人家交的消費稅? 川粉之嫌貧媚富,雙重標準,可見一斑”。

這裏麵有一個思維誤區,有的人以為不繳聯邦稅就是對社會沒有貢獻,此言差矣。窮人靠微薄薪水度日,購買柴米油鹽都要交消費稅,這也是對社會的貢獻,更不要提這些人可能繳納的州稅和地方稅了。

對我的質疑,這個人是如此回複的:

“我給你一塊錢,你拿去消費了,是你對社會的貢獻,還是我的?你們這幫社會的蛀蟲得有多不要臉”。

他/她好像不理解,不繳聯邦稅的家庭,絕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甚至勤勤懇懇打好幾份工,拚命掙紮在貧困線上。在他們看來,窮人,也就是“社會蛀蟲”,生活都是富人施舍的,

根據我的觀察,剝奪窮人投票權的論調,在華人川粉右派中相當有市場。我以前對此還感到困惑不解,為什麽來自一個沒有民主的國家的移民,在異國他鄉聲嘶力竭地去反民主?讀了覺曉現象,我明白了。覺曉是加拿大的,也許工作檔次不高,如果來到美國,會不會屬於那47%,我也不知道。她在網上隨便發表點議論,哪怕是尖酸刻薄,也根本損失不了“高大上”華人的一根毫毛,還要遭到如此荼毒,而“社會蛀蟲”們居然擁有投票權,萬一選出一個讓“懶人“吃福利的總統,那豈不更是反了天了!如此,大批高大上華人痛斥奧巴馬的“倒行逆施”,狂熱歡呼大富豪川普的撥亂反正,那就非常合乎情理了。

覺曉在文中寫了一個給美國人當傭人的華人,一輩子默默無聞,最後卻捐獻一生積蓄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漢學基金會。這是在告訴我們,小人物固然卑微如塵土,未必沒有偉大閃光的時刻,人與人,不分納稅多少,在人格和靈魂上是平等的。美國華人,給吃福利的窮人起一個外號,叫“龍蝦黨”,源頭是有的窮人用政府救濟的食物券在超市換了龍蝦。這乍一看令人義憤填膺,是濫用福利的確證。可是,從另一方麵,逢年過節,窮人用政府救濟拿回家幾隻遠非奢侈品的龍蝦,讓節日飯桌增添一點色彩,讓很少吃海鮮的孩子們多一點歡樂,是很過分的事情嗎?楊白勞過年還包餃子給喜兒扯紅頭繩呢。窮人,貧窮的原因各種各樣,也許暫時甚至長期地需要政府的救助,這樣的人,究竟有沒有權利去要求一個有尊嚴的生活?

覺曉並非隻寫針頭線腦,我也讀過她一篇文思考加拿大難民政策,混入恐怖分子怎麽辦?有人留言做類比,藥廠半成品的粉末,哪怕有一點點汙染,也要成噸的丟棄。川普兒子也把難民比作可能混入毒藥的糖丸。我當時留言感歎,對“人”這個字的不同理解,乃至他們的出身高低貴賤,讓我們彼此的交流如此的困難。

覺曉在文中提到《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是過心靈的生活,中國人是溫良。可是魯迅也說“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有人說共產主義把中國美好的傳統給毀了。可是劉少奇還拉著淘糞工勞模石傳詳的手說,我們隻有勞動分工的不同。現在共產主義不時興了,兩年前北京一個快遞小哥剮蹭了一輛豪車,車主下車就連扇這個下人六記耳光。改開了,先富了,出國了,中國人的心靈狀態如何呢?

人的職業和收入,固然和自身素質密切相關,但歸根到底是一個社會分配的結果,人就象一顆色子,在社會這個大轉盤的帶動下,碰巧停在一個或上或下或高或低的位置。在美國,有一個網絡俗語描述一個“高大上”華人的階層,“灣區30萬”,說的是在加州矽穀謀個碼工碼農的位子,年薪30萬不在話下。我也曾經每天寫碼上百行,但也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FLAG的碼工或我這樣的半碼工,他們創造的社會價值,真的就比普通的小學教師和保姆高嗎?

我很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