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一下我的高中外國書單
文章來源: cng2017-09-12 20:22:28

子喬曬了曬她家公子的高中文學課書單,我讚歎感慨之餘,不禁也回憶一下自己高中時的書單,盡力回憶,略加點評,朝花夕拾。

雨果《悲慘世界》,我讀過最好的小說,五大本一氣嗬成,扣人心弦,流連忘返,連書中為人詬病的長篇大論的哲學議論也不覺得枯燥。小說開篇米裏哀主教做善事的情節,讓我非常感動;冉阿讓成為富翁後喬裝窮人向德納第索要小女孩珂賽特,對話非常精彩:一個茫然無知,本相畢露,一個深知底細,暗藏機鋒,整個情節環環相扣,步步驚心;而最後冉阿讓冒死渡過巴黎地下水道的著名情節,反而不那麽驚險了。來美國後買了英文版,再讀卻沒有當年的感覺了。

雨果《93年》,曆史老師在講法國大革命時推薦,精彩激烈,如同金庸武俠小說。

司湯達《紅與黑》。雨果讓我對法國小說胃口大開,但是大名鼎鼎的《紅與黑》讓我知道什麽叫盛名之下難負其實。於連和貴婦人之間的那點苟且寫得特高尚純潔,當然也許是我年幼不識風情讀不出字裏行間的風花雪月,總之中途果斷棄劇。

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印象不深,感覺高爾基在政治上被人為拔高了。

《牛虻》,我讀過的第二好的小說。我讀到牛虻在獄中賦詩:不論我活著,或者已經死亡,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幾乎淚流滿麵。此書好像是50年代版本,豎版且大量繁體字,但是文學巨大的威力使我克服了這兩大障礙。讀完此書,繁體字作品從此不是問題。

屠格聶夫《獵人筆記》。借此書是因為它的風景描寫號稱一絕,可惜譯文可能譯不出味道了,中途果斷棄劇。

斯維夫特《格列佛遊記》,好像是大人國小人國的故事?不是我的茶,棄劇。

《魯賓遜漂流記》,也許是年代久遠,也許是翻譯力有不逮,感覺語言幹巴巴,情節是好的。

馬克土溫《鍍金時代》。後來才知道此書遠非老馬的代表作,不知道當年為什麽借這一本,也許此書書名據說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正確,因為他揭露了表麵上蒸蒸日上的美帝是鍍金帝國銀樣蠟槍頭的本質。由於情節不吸引人,棄劇。但是對其中一段描寫至今記憶如新:一個闊太太談論他的兒子如何如何,從起居飲食談起,談的天花亂墜,最後說道兒子墜樓摔斷了前腿和後腿,原來是她的寵物狗,馬克土溫幽默大師的風範,即使在平庸之作中也偶露崢嶸。

傑克倫敦《熱愛生命》。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老邁拳擊手的故事,他怎樣在年輕力盛的時候終結老冠軍,而在自己衰老之季以同樣的方式被後人取代,人生百態,世態炎涼。這個故事對於我們步入中年的小職員有特別的意義,如果今天再讀,必然有全新感受。

亞利士多德《行而上學》。中國80年代商務印書館開始出一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我記得有《理想國》《論法的精神》等。在我老爹辦公室覓得,看完一頁後欣然棄劇。

另,以上書單皆為自選。俺老媽是理工女, 老爸雖是文科男但是從來不著家不管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