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主黨內訌的“亞裔細分”
文章來源: cng2017-07-07 16:53:08

最近一個所謂“亞裔細分”的話題又在華人社區被炒熱了。要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不妨回顧一下曆史。2016年中,加州眾院通過了臭名昭著的“細分” 亞裔法案,要在亞裔這個大類別之下,進一步在“其他亞裔”(other asian)的類別之下劃分出比東亞中日韓更窮的越南,老撾,柬埔寨,斯裏蘭卡,孟加拉,苗人等群族。反對者認為此舉會讓包括華人在AA方麵近一步受到擠壓。這個法案據稱是“for data collection only”,得到了幾乎所有的加州亞裔民主黨州議員的讚成。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得到加州民主黨一致讚成的法案,在2015年就通過了,卻被州長布郎給否決了。要知道這個布郎就是在民主黨內也是出名的極左,簽署了給非法移民頒發駕照的法案。那麽為什麽極左州長會否決極左議會的法案呢?

先看一看細分法案支持者的立場。長期以來亞裔是公認的“模範”少數民族,比如收入中位數高,50%有本科學位。但這隻是一個表象,在亞裔這個大罩子之下還有很多混得不行的亞裔群族,比如老撾和苗人隻有不到40%高中畢業,輟學率是華人的兩倍。亞裔的老人貧困率也是白人的兩倍(考慮到不少亞裔老人隱瞞國內收入在美國住福利房,這個可能有水分)。這樣的群族如果去要政府和私人基金的資助,很可能碰釘子,因為人家隻有你亞裔是模範的stereotype。 在過去5年,亞裔貧困率增長了40%,太平洋島人貧困率增長了60%;可是亞裔拿到的慈善基金投資呢,隻有0.3%, 而且這個數字25年沒漲過。所以支持細分的人說,如果我們能拿到亞群族的貧困教育數據,我們要錢就硬氣了,在教育上照顧起來也容易了。從團結的角度講,華人的政客對這個法案的發起人,一個同屬亞裔,為本群族爭利益的菲律賓議員,也不好意思說不。

華人群眾反對細分的理由是害怕AA,上大學受到限額的打壓, 這個前麵提到了。那麽布郎這個AA的大支持者為什麽否決細分呢?他自述的理由如下:把社會按照群族細分,或許能產生更多的數據,但是未必能形成更大的智慧(I am wary of the ever growing desire to stratify. Dividing people into ethnic or other subcategories may yield more information, but not necessarily greater wisdom about what actions should follow. To focus just on ethnic identity may not be enough)。

布郎的支持者是這樣說的,(布郎州長堅信)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不被細分的情況下會得到更好的代表。亞裔團結起來力量更大(I think he really believes that minorities of all types are represented better when they’re not stratified, Asians have more clout in Sacramento when they act as a caucus)。

所以布郎雖然是典型的左派觀點,維護少數民族,但是他的重點是少數民族要“合”而不是“分”,團結才有力量。

相對之下,不少華人右派的在少數民族這個問題上就顯得自相矛盾。一方麵,他們不屑於與黑人勞模為伍,動不動就說政治正確隻幫助墨黑卻陷害華人,但是另一方麵卻不反對和某些犯罪率高教育低的亞裔群族(比如苗人)捆在一塊。

我認為布郎的否決是有大智慧的。細分法案,也許會讓貧困亞裔拿到一些在資金和教育上的短期好處,但是長遠看來撕裂了亞裔的團結,在美國內部,也許中日韓裔嫌菲律賓人吃福利占便宜,而窮亞裔罵東亞裔為富不仁,等等,AA什麽的都還是在次的。遠有南非的教訓,南非的殖民者,最善於把所謂的“identity politics”搞到極致,每個人有哪幾樣種族背景,從不同非洲部落混了百分之幾的血液,分著清清楚楚,人以群分,分而治之。

短期的利益和長遠的團結,孰輕孰重,眾說紛紜。加州這個細分法案去年在華人反對聲中和布郎州長的否決威脅下,縮水成了不得用於高等教育和醫療支出分配的閹割版本,被稱為“反細分”運動的階段性勝利。如今這個“細分”風有在全國流行的苗頭,就讓冷靜清醒的民主程序作出最後的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