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餑餑”和“纏足”之謎
文章來源: xibeifenglai2016-11-25 06:18:09

有人質疑我,提出了兩個問題:1,紅樓夢裏出現了滿族詞“餑餑”;2,紅樓夢裏的人不裹腳,他認為紅樓夢是寫滿清的。

  那麽他的質疑對不對呢?

  1,先來看滿人的“餑餑”。

  紅樓夢寫的是明清交接時的
曆史,所以朱慈炤故意在某些地方使用了滿漢兩種習俗,就是為了點醒讀者這一特殊時代背景。“餑餑”是滿族詞匯,那都有誰用過這個詞呢?隻有兩個人而已!

  一個是襲人,在第六十回裏說平兒:“他奶奶病了,他又成了香餑餑了,都搶不到手。”
  另個是尤氏,在第七十一回裏說:“我也不餓了,才吃了幾個餑餑,請你奶奶自吃罷。”


  襲人是“破席”無節操之人,影射的是後來認了滿清新主子的貳臣,所以使用滿族詞匯暗示其後來的滿族奴才的身份;而尤氏亦是如此,以後會分析。



  2,再看裹足的問題。

  這位朋友說的裹腳應該是指“折骨纏”,就是將幼女腳骨扭折,並令筋肉潰爛後用布纏裹變形固定的變態纏足。“折骨纏”相當於把女性變成半殘廢,行走都困難,胡適等人曾寫文具體指出過“折骨纏”的害處,不清楚的可以找來看一看,必須指出的是“折骨纏”是清朝才盛行的。

 

       宋元明流行的是“側纏”,但僅是把腳裹得"纖直"將腳型收緊變瘦的裹足。“側纏”不造成骨折,隻不過相當於穿了瘦鞋,改變了視覺效果而已。比如作者朱慈炤的母親田秀英史書明確記載崇禎讚其腳小,"田貴妃雙纏三寸,袁貴妃幾倍之。上嚐於後前嗤袁而美田,後不悅。“但因為是側纏,並不影響行動自由,所以田秀英不但精於騎射,就是蹴鞠即踢足球亦是無人可及。上嚐試馬於射場,知田貴妃之善騎也,命之騎。妃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 “宮眷喜蹴鞠之戲,田貴妃風度安雅,眾莫能及。”就是極力詆毀栽贓田秀英的東林黨吳梅村也不得不在他的《永和宮詞》裏寫下“豐容盛鬋固無雙,蹴鞠談棋複第一。上林花鳥寫生綃,禁本鍾王點素毫。楊柳風微春試馬,梧桐露冷暮吹簫。”如果田秀英是“折骨纏”的話,是根本無法自由行動的,更不要提還能踢好足球了。




  紅樓夢中常寫就連賈府的丫鬟們都怕“走大了腳”。紅樓夢更是明確交代了尤三姐有“一對金蓮”,溫柔怯弱的尤二姐自然更是金蓮了。朱慈炤在第六十九回寫到:“賈母細瞧了一遍,又命琥珀:“拿出手來我瞧瞧。”鴛鴦又揭起(尤二姐)裙子來(看腳)。賈母瞧畢,摘下眼鏡來,笑說道:“更是個齊全孩子”。賈母在細看了尤二姐的腳後才誇她齊全,原來纏了腳才算齊全,試想納個妾尚要計較纏腳,可見賈府是要纏腳的,而非不纏腳的滿清。

  朱慈炤雖是虛寫卻比實寫更出彩。再回憶一下書中關於黛玉寶釵的針線手藝的比較、寶釵毒害黛玉、湘雲穿龍袍這些曲筆,不得不佩服朱慈炤極其高明的寫作手法,這才讓《紅樓夢》這本千古奇書成功地迷惑了滿清統治者,最終得以逃脫滿清文字獄的迫害而流傳於世。

 

 

 

首度破解,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紅樓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