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紅樓夢》的避諱;兼議脂批所寫的避諱“寅”字
文章來源: xibeifenglai2016-06-29 17:34:09

有人提出來《紅樓夢》是否犯了明朝皇帝諱,比如書中出現“朱見深”的“深”。

 

其實《紅樓夢》並未犯明朝皇帝諱。

 

明朝的避諱還是比較寬鬆的,《大明律》:“上書奏事犯諱:凡上書,若奏事誤犯禦名及廟諱者,杖八十。餘文書誤犯者,笞。若為名字觸犯者,杖一百。其所犯禦名及廟諱,聲音相似、字樣各別,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陳垣《史諱舉例》中也強調了說:按明律雖有上書奏事犯諱之條,然二字止犯一字者不坐。明諸帝多以二字為名,故不諱也。寫得明白:明朝當皇帝為雙名時,隻有兩字連寫才要避諱,單字不需要避諱。

 

故以“朱元璋為例,為了避諱,元寶被改稱為通寶,這就是明朝最大的避諱了。但除此外隻有當元璋兩字連寫時,才要避諱,如果隻有“元或單用“璋,都不需要避諱。由於明朝皇帝絕大多數都是雙名,所以基本上是避諱的時候很少。否則,四皇子朱慈炤怎麽還會給自己化名“王士元”(倒過來就是“元士王”,諧音“原是王”,原本是帝王。)?因為“元”字單用不需避諱,所以四皇子還故意用“元”字來暗示自己朱明皇室的背景。

 

至於提及的朱見深的“深”,“深”可是常用字,但我們卻看不到當時的要避深”諱的案例,例如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的丘濬,字仲,他在成化朝做官時從未因名字犯“深”字而被要求改字。更不要提後來崇禎三年曾經下詔,“避太祖、成祖廟諱,及孝武世穆神光熹七宗廟諱”。從官方上又允許“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可以不避諱。明朝避諱之寬鬆,絕不是後來大搞文字獄、禁人之口的滿清那麽嚴苛的。

 

 

那麽就有人提出來?第五十二回末尾的在“自鳴鍾敲了四下“後麵出現的脂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樣寫法,避諱也。提到的避諱字的問題。

 

   有人依據這條脂批所提及的避諱而認定曹雪芹就是曹寅家人。  其實這隻是脂批玩弄的障眼法罷了,其實是為了強調“自鳴鍾敲了四下”大有寓意,乃是“作者自報身份第四子”。

 

  《紅樓夢》第二回中朱慈炤就通過賈雨村的口就交代了避諱的規矩:黛玉每遇便念強調對長輩名要避諱。既然書中明寫了要嚴格避長輩諱,而且據胡適等紅學家說曹寅是作者的爺爺,可是我們發現《紅樓夢》對字是完全不避諱的:

      《紅樓夢》第二回:“﹝ 賈雨村﹞雖才幹優長,未免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側目而視

  如第十回中有肺經氣分太虛者,頭目不時眩暈,卯間必然自汗,如坐舟中。

  如第十四回中有那鳳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正,平兒便請起來梳洗。

  如第六十九回中有天文生回說:奶奶卒於今日正卯時,五日出不得,或是三日,或是七日方可。明日時入殮大吉。

 

      不僅在書中數次直接使用“寅”字毫不避諱,朱慈炤還故意在第二十六回中直接拿唐寅的春宮圖開起了字的玩笑,把唐寅玩笑成庚黃,還寫薛蟠說誰知他糖銀’‘果銀的。這樣的調侃奚落字,曹寅子孫如何能做這樣的羞辱祖宗之事?

 

  脂批所謂的避諱之說不過是旁敲側擊要讀者務必注意自鳴鍾自報作者身份的罷了。但為了保護作者朱慈炤的崇禎帝“四”皇子的真實身份,又隻好拿字來打掩護, 將嫌疑轉移到滿清包衣奴才曹寅那裏以避免滿清文字獄的迫害。 

 

  眾所周知的在最能說明曹寅真實身份的《五世堂族譜》中,根本找不到曹雪芹的任何記載。可紅學家們竟然可以憑空給曹雪芹杜撰出一個又一個的新父親,什麽曹顒、曹頫、曹順,而周汝昌先生居然還考證出了曹璽還有個神秘兒子叫曹宣,給曹雪芹找爹找了這麽多年還沒找清楚,也真難為了他們!

 

首度破解,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紅樓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