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逛台北
文章來源: 秋影萍蹤2017-09-29 04:29:40

那天從香港飛抵台北已經是晚上了,乘巴士來到西門町。隻見街道兩旁人來人往,店鋪林立,樹影婆娑。走在通往旅館的路上,雖然拖著行李也沒耽誤品嚐芒果冰,還吃了一碗美味可口的溫州餛飩。嗬嗬,至少幸福的胃已經愛上了台北:) 。台北交通非常方便,於是抽出一天的時間遊覽了北投和淡水。早上乘捷運來到北投,途中還有幸見到了圓山大酒店的倩影。

 

氣質十足的北投圖書館, 與周圍環境協調地融為一體。

 

靜悄悄地在裏麵轉了一圈,然後來到樓上陽台,羨慕一下在這裏讀書的心情和感覺。

 

 

旁邊就是溫泉博物館,是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而成。

 

 

 

梅庭建於1930年代,以日式木造風格為主,曾是「一代草聖」於右任先生的避暑別墅,我們去的那天沒開門。

 

熱氣騰騰的地熱穀,溫泉水的溫度在80-100℃之間

 

在滿來溫泉拉麵館吃過午飯,就從北投站繼續搭乘捷運去淡水。從老街一路走過去,在一家路邊小店坐下品嚐了淡水小吃阿給。然後繼續往前走,路過一個小廣場,中間有加拿大傳教士Dr. Mackay的塑像。

 

 

淡水紅毛城, 最早是在1628年由統治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在聖多明哥城原址重建。當時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這個城就被叫作紅毛城。紅毛城曾由英國政府租用作為領事館,並在旁邊修建了領事官邸。

 

真理大學, 是一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新北市淡水區創辦的私立大學,圖中建築是大禮拜堂,真理大學的地標。那天有點煙雨蒙蒙,草木顯得特別蒼翠,空氣清新濕潤。

 

牛津學堂 (Oxford College),是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馬偕博士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於1882年在台灣淡水創立的西式現代化學校,就在真理大學校內。

 

淡水河邊,遠處是情人橋

 

   

 

從捷運站漫步到淡水河邊,不知不覺已經走得很遠了。回程坐的是公共汽車,據說坐船是更好的選擇。回到西門町已經是黃昏時分了,西門町是台北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

 

西門紅樓

 

又是新的一天。出門沒走多遠,就路過了艋舺清水岩祖師廟,它是一座受道教、台灣民間信仰影響極多的佛教廟宇。

 

 

除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師外,還配祀天上聖母媽祖、關帝君、文昌君、地藏菩薩、魁星及福德正神等眾神祇。

 

龍山寺

 

是台北香火最旺的寺廟

 

 

 

 

總統府是一處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於1919年完工。進總統府內部參觀需要提前預約。

 

 

 

二二八和平公園鄰近總統府、裏麵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是為二二八事件死難者所建

 

中正紀念堂

 

 

 

紀念堂內蔣介石銅像

 

 

換崗儀式

 

紀念堂的頂部,以中華民國國徽為設計理念。

 

紀念堂園區是台北市最重要的大型活動廣場、文藝表演中心,氣勢雄偉壯闊。

 

國家音樂廳

 

台北國家劇院

 

台北101大樓,是台北最醒目的地標性建築

 

走進101大樓就看到了鼎泰豐,午餐就是它了。門口等位的人還真不少,記得點了小籠包和粉絲湯什麽的,味道溫文爾雅,很精致。

 

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議會

 

國父紀念館坐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

 

剝皮寮曆史街區內有保存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清代傳統店屋

 

 

台北車站

 

國立台灣博物館

 

街頭即景

 

四月初的台北不冷不熱,溫度適宜,偶然的細雨一點也沒有打濕我的遊興。台灣人溫文儒雅,台灣的小吃品種繁多,好吃不貴。至今仍在懷念西門町那家店的芒果冰,估計很難再吃到更好的了,因為記憶中的味道已近乎完美,也就此留下了一個回訪的理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