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龍的傳人,但不是dragon 的傳人
文章來源: lzhdshd2016-05-21 20:12:01

在海外生活了一段時間,讀了好幾國的英語,看了好多處的風景,經曆上肯定比旅遊團或者留學生要多一點兒,因此會注意到日常社會中更多的細節,在英文和中文的表達差異上感觸最為深切。好多的翻譯文章在看上去極為平常的的地方反而出錯。比如有篇名著,中文譯本寫到:某人桌子上放著一個“祝酒者”,讓人莫名其妙。祝酒者難道是一個雕像,放在桌上你就不停地喝酒?實際上原文是“toaster”,是”烤麵包器”. 西方人的麵包,大多是麵包房烤好的長方體並預先切成薄片,吃前放兩片到烤麵包器裏,可以調節火候,烤好了就“砰”地彈出來,並自動斷電,是和刀叉一樣的必備的廚具。但在中國,大家隻吃饅頭米飯,對這種機器就不熟了。

有一個說法,說為什麽貓和狗天生是敵人:貓搖尾巴表示憤怒,發出叫聲表示高興,而狗搖尾巴表示友好,汪汪叫表示敵意,所以一見麵就誤會了。東西方文化之間這種誤會有很多,有語言不通造成的,有風俗習慣造成的。隻有知道了這些表達上的錯誤才能消除這些誤會。

我們是龍的傳人,但不是dragon 的傳人

中華民族以龍為圖騰,延綿不斷數千年,以至於這一觀念深入人心,人人都覺得是一個值得誇耀的話題,時常會向外國人提起。但英語裏的dragon和我們所說的“龍”不是一回事,最糟糕的是dragon 和 “龍” 基本上是相反的含義。

我們的龍,是古時部落聯盟的象征,用了鹿頭呀,虎爪蛇身呀,是若幹表示祥瑞的東西合在一起,祭拜祖先用的聖物。對農耕文明來說,降雨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龍又被賦予掌管降雨的職能,可以騰雲駕霧。而風調雨順代表富裕祥和,所以龍宮裏珊瑚翡翠夜明珠無數,還有蝦兵蟹將,美女如雲。。。皇帝本人是有龍罩著的,跟著皇帝走有吃不清的米飯。。。總之是強大吉祥的象征。

而西方的dragon,據說和撒旦是本家。身子象蛇,陰險毒辣,嘴裏噴火,是地獄裏的幫凶,一對皮翅膀,類似於吸血蝙蝠。後來又演化出貪財,凶狠等等惡性來。唯一好一點兒的形容詞是強壯,但強壯的敵人好像更加可惡。西方傳說裏有聖喬治屠龍的故事,估計還挺家喻戶曉,因為稍微規模大一點兒的教堂門口通常都會立個塑像,是一個頂盔貫甲的騎士,挺槍躍馬,將惡龍刺倒在地,也有的教堂畫到牆上,玻璃窗上。年代古老一點的英雄們,例如亞瑟王,也都趕著搶著去屠過龍。Dragon簡直就是惡勢力的代表。

所以龍和dragon大概應該是神仙和妖怪的區別,或者是龍和鱷的區別,隻是某方麵類似,而決不可混用。最早的翻譯家我猜想是航海的葡萄牙商人們,受了明朝官吏的種種歧視和壓迫,不無惡意地將龍譯作dragon。(我不會葡萄牙語,瞎猜的)。後來雖有負責任的翻譯把龍翻作“Chinese dragon”,以示區別,但究竟龍和dragon已經搞錯了。

可以想象,你忽然有了個新鄰居,來自遙遠的未知之地,相貌衣服飲食都與眾不同,磕磕巴巴地告訴你,他的祖先是鱷魚,他們家都崇拜鱷魚,你的反應會是什麽?估計不但要把小孩子藏起來,連小貓小狗都不敢留在院子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