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琴與"虎媽的戰歌"
文章來源: 思韻如藍2017-02-27 11:47:50

大寶的鋼琴又被老師批評了。每次學新曲老師都不住誇她聰明,領悟力強,識譜快,懂得舉一反三。然而一周以後再上課回顧,彈得就像新曲一樣,原地踏步: 毫無疑問,根本沒練。我坐在一旁,聽著這音符裏的掙紮,心裏愧疚,無地自容。我想起了"虎媽的戰歌"裏人家孩子練琴的經曆,人家媽媽的用心良苦,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還有什麽可說的?!

我不喜歡功利式,攀比性的教育,所以當初一聽"虎媽"二字就先抵觸,再加上媒體上的爭議和質疑,我對暢銷書"虎媽的戰歌"不屑一顧。直到朋友一家移居美國,臨走時把一堆來不及清理的東西留給我們,我扔掉了沒用的,發現大紙箱的角落裏還塞了一本書,正是"虎媽的戰歌"。既然送到手裏,那就好奇地翻翻,再扔掉不遲,我這樣想。

帶著批判的心理翻開書,我卻立刻被蔡美兒的文字所吸引。所實話,我在大公司,大企業工作了那麽多年,很少遇到上級或同事有和蔡美兒同樣出色的英語。 她的用詞優雅恰當又不晦澀玄虛,真不愧哈佛的高才生。她頭腦清晰,條理分明,邏輯嚴謹,關鍵她能用最幽默詼諧的方式,用最妙趣橫生的描述,道出她的想法,真不愧耶魯法學院的終生教授。我從開頭讀到結尾,合上書,想到先前媒體上那些斷章取義的嘲諷,鋪天蓋地的責難,感歎妖魔化一個人並不是難事。

"虎媽"再三強調她寫的並不是自以為是,居高臨下的育兒手冊,而是自己做為母親在陪伴兩個女兒成長過程中的記憶和回顧。這是她被誤解的其一。蔡美兒最可貴的地方就是真實。她幾乎象川普那樣不顧及"政治正確",口無遮攔地寫出自己曾經所堅信的教育理念。這在習慣了皇帝新衣,人雲亦雲的"祥和"社會,如同炸出了不諧的音符,當然引起軒然大波。大家卻沒有看到蔡美兒是在一邊教育,一邊反思。高智商的人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其開放的心智,懂得調整和修正。在遭遇小女兒的叛逆後,"虎媽"開始改變,放棄了部分"愛"的強悍。她的結論正是: 每個孩子獨一無二,教育應當量體裁衣,應人而異。

人們以為嚴厲的家教培養的必是沒有獨立自我的乖順孩子,這又是一種認知的誤解。其實"虎媽"的書中自始貫穿的更是"叛逆",這乃是一種有原則的"叛逆"。最早的叛逆來自蔡美兒的父親,她生命中敬仰的偶像。蔡家祖籍福建,下南洋來到菲律賓,美兒的奶奶強勢,做生意成功,家族開始富裕。家裏期待美兒的父親承繼產業,繼續商場生涯。但蔡老先生年輕好學,向往知識生涯,毅然拒絕。他獨自赴美苦讀,獲得麻省理工的博士,後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任教。他對子女管教甚嚴,美兒從小學業優異。但優秀的美兒也叛逆。她父親希望她就讀自己任教的加州大學,她卻偷偷報了哈佛,錄取後父親一夜之間由震怒變為驕傲。父親規定女兒們將來婚嫁華人,結果如今父親與她的猶太丈夫是最好的朋友。美兒對女兒沿用了同樣的家教,大女兒Sophia很合作,小女兒Louisa則反叛。但乖順的Sophia在哈佛畢業後選擇從軍卻是完全的自我主張。一代代後輩並沒有被嚴厲所打壓,反而吸收了嚴厲教養下磨練出來的自律和進取,用來追求自己全新獨創的夢想,盡管這夢想也許上一輩親人當時還理解不了。

有人指責"虎媽"死守中式教育的糟粕,我覺得這又是一種非此即彼的誤解。"虎媽"是中西最和諧的結合。在楊瀾采訪"虎媽"的對話中,蔡美兒說,我強調東方教育的嚴格是針對西方教育日漸鬆懈放縱的現實而做出的平衡,如果我的孩子生活在功課埋葬童年的中國,我一定會做出相反的調整,站出來捍衛孩子的快樂和自由。家庭,不就是跟身處社會的不完美進行拔河,讓孩子們成長得不偏不倚嗎?

我看英文媒體竟然有文題為"Tiger Mom's Husband is a Wimp!"。我想在離婚率超過一半的西方社會,有多少家庭有"虎媽"的幸福,竟還說人家丈夫是懦夫!傑德,同為教授兼作家,應該是佩服"虎媽"的。書中有一段我印象很深: "虎媽"不允許孩子麵對困難輕易放棄,跟孩子鬥智鬥勇。傑德感慨地說,他小時候練習提琴,厭煩了提出放棄,他的父母出於"尊重"同意了。他現在後悔自己丟掉了一個很好的愛好,甚至幻想如果父母強勢堅持,他今天會感激。他目睹"虎媽"的事必躬親,嘔心瀝血,體會到了東方人倫裏的親密和大愛。當然,如果他覺得"虎媽"過頭了,就自己帶著女兒們騎車運動,郊遊娛樂。他們全家通過旅行走遍了各地,帶孩子親曆不同文化,體驗世界的多元。在海外華人糾結與爭論著第二代移民母語的流失是損失悲哀還是杞人憂天,"虎媽"的兩個混血女兒,有著華裔血統的海外第四代,說得一流利的漢語。

隨心所欲,順其自然就是真正的幸福嗎?現代西方在強調對個體尊重的同時,把過多的選擇權利下放給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於是芸芸眾生們在跌打滾爬中摸索,強者走過"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路而超升,弱者則隻有在沉淪中掙紮。而"虎媽"認為,人生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值得去經曆。引導孩子避開那些人生陷阱,走康順的陽光大道,是為人父母的責任。真正的幸福是在執著中釋放了所有的潛力,自信地知道對於自己的生命已經給出了最完滿的交代。

追求卓越並不是為了出人頭地,居人之上,而是做最有尊嚴的自己。"虎媽"有三個妹妹,其中兩個和"虎媽"同樣優秀。還有個小妹妹,天生是唐氏症。但是"虎媽"的父母付出大量心血幫助她成就自己版本的"最佳"。她在殘障運動會上得過金牌,做到了自己所能的極致。

"虎媽"對自己的兩個才華橫溢的女兒嚴格高標,但在她們上了大學後則給出所有的自由讓她們選擇自己的未來。她說:"My job is done. "楊瀾問她,你多年緊隨女兒,等空巢了,會不會失落空虛? "虎媽"笑答:"我有書要寫,有課要上,有學生要輔導,我有自己的世界呀!"常常就在這自以為聰明的問話和平靜又成竹在胸的回答間,人與人的高下一目了然。大女兒Sophia 選擇從軍,立誌在軍中做檢察官。"虎媽"雖意外但很快接受了女兒的選擇。看到"虎媽"和傑德一邊一個為女兒佩戴軍銜章,我這個對"軍隊"有偏見的人都不禁動容。

"虎媽"當初選擇古典音樂作為孩子的愛好,就是希望在音樂的重複訓練中培養她們吃苦耐勞,努力恒久,執著堅持的品格。她以身作則,陪學陪練,甚至女兒睡覺後,自己還繼續琢磨。我實在沒有"虎媽"的精力和才華。"虎媽"凡事都要最好,女兒後來得獎無數,還在卡耐基大廳演奏。我想也不會想"虎媽"的大格局,我隻是生活在自己的小格局小世界。我對女兒的要求隻是將來和好朋友們在一起時,大家興致所至,每人彈上一曲時,你不要因為當初輕易放棄而後悔不能融入眾人的歡樂。這是跟她說的麵子話。我心裏更深層次的想法,什麽音樂陶冶情操,抒發情感之類的,講了她也不服不解。可是我發現,即使要求這麽低,孩子這麽聰明,還是舉步維艱。我終於知道,如果不努力,再平坦再大眾的路也走不遠,更不用說那通向成功必須攀登的別人皆膽寒畏懼的羊腸天梯。

這不是練琴,這是生活態度,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方方麵麵。隨心所欲,率性而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生活真的如想象般美好嗎?我怎麽看日光下慵懶之人多是遲鈍的表情,空洞的眼神呢?拋開名利不談,就是做一個身心健康的平凡人,不也是需要同樣的努力嗎?我不能保證孩子將來的工作不是枯燥重複的,難道就有理由不好好做嗎?!我和先生都是扔到人堆裏就找不到的普通人,但是我們走到今天,都是付出了踏實不懈的努力。我們並不追逐"成功",我們知道所謂的成功離不開天賦,機遇,甚至黑厚,我們甘心我們的普通。"虎媽"最怕"富不過三代"的咒語,而我隻期望在我的家族曆史裏,每一代都能踏著先人的足跡,再往前邁上一小步。這樣全無野心的夢想,都離不開全心的投入,踏實的努力。

即使沒有"虎媽"的能力,也要學學人家的心氣。我從自己開始,先學會給予孩子有質量的陪伴。"人世間所有意義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滿了艱辛!"讓這句話成為孩子的勉勵,也成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