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朋友聚會
文章來源: 暖冬cool夏2021-08-23 08:57:21
二十多年前來美認識的第一家人是我住的apartment的隔壁鄰居F。先生為了我們娘倆的到來租了一房一廳,記得那時月租一千美金不到。抵美後的第二/三天在公寓的門口遇見了鄰居F帶著她的兒子,兒子比我女兒小一歲左右。初來乍到的,我跟她開始還用英語交流,隻記得她問我女兒多大,當時我的回答是"less than three",  在美國已經生活學習了好幾年的她糾正著說,"oh,she is almost three" 。這個"almost three"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也是我和她的"初相見"。
 
很快得知她是台灣人,先生碰巧還是我們的校友。
 
一年後我去附近大學上學,鄰居F後來也去那裏上學,有時候如果兩人schedule一樣,不會開車的我還搭她的車來回。我和F生日同年同月,她比我大四天。 因著她,我認識了好幾位孩子年齡相仿的台灣太太,相互間串門,參加彼此孩子們的生日party。應該說,在初來美國的幾年裏,沒有工作,沒有身份的我,因著F的熱心和network, 讓我認識和結交了她的一些朋友。雖然這些朋友最後走的走,散的散,但是在最初的那幾年,在我舉目無親,漂浮不定的日子,這些好心的台灣太太們--我至今一個個都叫的出名字的-- 給過我溫暖,她們的孩子給過我女兒童年的陪伴!
 
我和F一家一直是好朋友,他們中間也曾離開過加州,外派回國工作了幾年,再又回到這座城市,而我們的聯係卻沒有中斷過。F的先生事業有成, 一個人賺的錢遠遠足夠一家人的開銷(也早早具備了過退休生活)。 因此,F讀完書畢業後便安心在家做了家庭主婦。
 
也因著她認識了在同一所學校讀書的另一位大陸朋友L一家。 L是位事業型的女性,非常執著敬業,是我在美國遇見的最出類拔萃的職業女性。她的先生也是兢兢業業的科技男,工作之餘熱衷投資,對我們當地的房產市場了如指掌,除了自己投資成功擁有好幾套豪宅外,近些年還業餘做起了房地產agent, 在我們這一帶做出了口碑,做的風生水起,也早早賺夠了這輩子的錢。
 
有時候想想我們這三個人,各有各的命,而我永遠是中間那一位,沒有F的福氣在家享清福,也沒有L的事業有成,我就是成千上萬普通女性中的一員,要工作要養家,看著老板的臉色,忙著家中的煩瑣,一晃二十年。
 
8/21是個周末,三家人相約小聚一下。疫情下一切從簡,不打算吃飯,就準備到她家後院開闊之地坐坐,聊聊天。F說,我們三個( F, L和我,專業相似,算同學)畢業二十年了,今晚一起合個影吧。為了合影,周六在家又特意染了染頭發(三個多月沒染了,白頭發又長出來很多),六點多吃了晚飯,帶了點水果就直奔F家。到了她家,見門口插著一塊Yard of the Month"的牌子,她家後院拿了社區的"院子金月獎"。我們沿著一條鋪滿石板和石子的小徑進了她家後院,隻見錯落有致的後院幹淨整齊,開闊的院中央有一個高高長長的花木架,一側寬敞的babecue台麵上擺著一排飲料和點心,中間高砌起來的是一個小小的噴水池,上麵擺著兩個很大的石質花盆,花盆裏盛開著一簇簇粉色、白色的花。花園的另一側有個可以生火的大火盆, 院子四周種著一些花和常青植物,還有一兩棵果樹,一眼望去,花兒綻放著,檸檬樹上果實累累。我們就著幹淨的石階、隔著足足的六尺距離而坐。當夜幕降臨,篝火生起,我們的談笑聲穿過口罩,在夜空下晚風中回蕩。我們談疫情,談疫苗,談孩子,談投資,談政局,談中美動態,一聊就是五六個小時。
 
距離上次相聚 2/24/2019已經兩年半了。感謝自己的博客記下了那一晚,因那一晚碰巧相聚在我家,而我則因為意外的腎結石,疼痛難忍,十點不到就趕他們走,自己後來也進了ER。今日在此記下8/21/2021的相聚,有照片為證。步入中年、三家都徹底空巢的我們越發珍惜生命,珍惜時光,相約以後每一次相聚都要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