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裏(一) 見父母親朋
文章來源: 暖冬cool夏2019-02-16 22:44:10
大年二十九,我風塵仆仆,一路坐飛機,坐動車, 從美國到上海到老家。到了老家的動車站時,已是晚上六點四十多分。出口處站著來接我的親戚和老父親。父親生性謹慎, 六點四十分到達的動車,早早地催親戚開車, 六點十分就到了動車站,然後望眼欲穿地站在檢票出口處等著我們的出現。
 
距離上一次一家三口回去,已經一年八個月了 (沒有回老家,帶父母一起旅行了),父母身體雙雙健在,精神看上去很不錯。然而,在隨後的日子裏才得知母親在幾個月前有小麵積的腦梗,導致舌頭僵硬,味覺喪失,好在見到她時已經慢慢恢複了。這是後話。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除了宴請酒席,母親幾乎餐餐堅持自己親自下廚,頓頓美食和久違的家鄉小吃,我隻是替她打打下手,洗洗碗罷了。年夜飯更是如此。 這是我第三次回家過年,千裏迢迢趕來,就是為了看望父母,和家人團聚,吃一頓其樂融融的團圓飯。
 
大年初一,母親建議我們一起去爬江南的城牆。據曆史記載,這是當年戚繼光抗倭寇的城牆。近些年當地政府花了大量人力,財力將其斷壁殘垣修複,成了一個觀光旅遊勝地。我們到達入口處時,父母掏出身份證,這個景點對當地人是免費的,而外地人是65元一個人。我們隨著門衛來到售票口,母親一邊掏出錢一邊說,前不久還是50塊一張,這轉身怎麽就65了?我和弟弟也有一搭沒一搭地用當地方言說著其實我們也是當地人的。這時,隻見正準備開收據的工作人員突然放下筆, 手一揮說,"進去吧"。或許是純正的家鄉方言讓我們享受了一次做當地人的待遇。二三十年的離家,我們鄉音未改。
 
城牆上的梅花開了,玫瑰紅的,粉紅的,白的,淡綠的,競相開放,遙相輝映著遠處的兩座山塔,近處蜿蜒古老的城牆和山腳下那一側流過的江水。站在高處,古樸的老城盡收眼底,江南風光的旖旎一覽無遺。(可惜一直是陰雨天,照片的效果不太好)
 
 
 
 
 
 
 
 
 
 
 
 
 
 
 
走在整齊幹淨的城牆上,我們遇見了一位稱母親為王老師的中年男子。母親當了一輩子的老師,在當地有很多熟人,對這個稱呼我不足為奇。當我們轉身下了台階準備離去時,我對著走在前麵的母親喊了一聲"媽",那位男子竟然把臉對著我,笑眯眯地說,你就是王老師的女兒啊,隨即沒有片刻猶豫叫出來了我的名字。他告訴我說,他是母親第一屆的學生,當年,年輕的母親結婚,他吃過喜糖,母親生下我,他還抱過我的,說起來都可以叫他師兄了。分別後,母親有點感慨地說,不知為何,越是早期的學生,感情越深。
 
出國前我也當過七年多的老師。第一屆的有位女學生得知我回來,微信說要來看我,我婉拒了好幾次,想想人家要開車兩個小時,大過節的,太麻煩人家了。最後學生說,我們有二十多年沒見麵了,你就讓我來, 讓我了了這個心願。 大年初四下午,她帶著先生,拎著貴重的禮物,上門來。兩個小時的相見,我們手挽手遊靈湖,如久別的姐妹,話語淘淘不絕,離別時,我抱著淚奔的她,謝了又謝。
 
這次回來還有一個大收獲就是父親將我所有留在家裏的東西整理到一個小箱子裏。在其中,我找到了我以為在美國搬家時丟失的所有我的畢業證書,獎勵證書,工作證書,曾經的筆記本,畢業論文和將其翻譯後投稿發表的發黃的原稿手跡,還有一些極其珍貴的老照片。我看著自己的成長變化,從孩提,到中學,到大學,到工作,到生孩子,從清秀,到土的掉渣,再到漸漸的蛻變,心裏感慨萬千。感謝從前的照片質量,如此上乘,幾十年還清晰依舊,感謝父親如此細致有心的收藏,讓往日重現,讓曆史定格。
 
無獨有偶,在這一堆照片中,我發現了兩張自己在廣州工作時,兩位女學生各抱著當時幾個月大的女兒的照片。 我不記得自己結婚時有沒有請學生吃喜糖, 但是我記得,當我大著肚子終於排隊分到屬於我自己的一間單人宿舍時,幾個男同學想來幫忙搬家的,還在剛剛運到的席夢思上坐著開玩笑。後來, 學生們一定陸陸續續來過, 才有照片中的她們,甜蜜蜜地抱著我女兒。 隻是不知照片中的學生今日身在何處, 她們還記不記得這一幕。如有機會帶女兒故地重遊,碰見她們,她們會不會也對她說,"當年我抱過你的"。
 
 
教師這個職業今日想起依然覺得不錯,不說教學相長,不說別的,就我這樣一位在學生眼裏算是亦師亦友的,能在他們人生的某個階段留下記憶,在於我,也是彌足珍貴的。感謝那段時光,那段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