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微信群:成了雞肋?
文章來源: 加成2017-09-21 09:40:02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近年來各種微信群大行其道。微信群大致有四類:親友群、工作群、朋友群、同學群,各由特定的人際關係維係。親友群由親情維係,主要交流各家情況。工作群由同事關係維係,主要交流共同的事業。朋友群由相近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維係,主要交流對社會問題的見解。

比較特別的是同學群。顧名思義,同學群的群友們曾經是同窗,畢業後各奔東西,現在地處天南海北,多年不曾見麵連音訊都不通。許多以為此生未必再聯係的老同學,現在竟借助神奇的微信,一個個聯係上了。每當一位失聯多年的老同學入群,群友們紛紛表示歡迎,興奮之情難以言表。

我有三個同學群,分別是研究生、大學與高中同學群。研究生群是文革後第一屆研究生,分別已經36年。大學群有的同學已經49年未曾見麵;而高中群的同學更是54年不曾見麵。這三個群有個有趣現象,即出國定居者的比例,隨文化層次的提升而增大。高中群出國定居者僅一人,隻占2.5%。大學群出國定居者5人,占12.5%。研究生群出國定居者14人,比例高達82.4%。不知道這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

與親友群、工作群及朋友群相比,同學群的人際關係比較微妙。當年同窗三至五年,留下些珍貴照片與片斷記憶,如今在微信上重溫,可說別有滋味。不過這類話題難以持久,陳年舊事畢竟已是過去時。同窗分別幾十年,容貌改變得走在路上都未必相識的。人生際遇的差別更大:有的官場得意,有的事業有成,有的經商發達,有的碌碌無為,還有的窮途潦倒。

差距如此之大的同學群友,在微信裏談些什麽好呢?大家都能接受的話題,包括了同學往事、生活妙招,旅遊見聞、健康養生、風花雪月、競猜謎語等。不過談這些話題也要適可而止,譬如某人常在群裏秀到世界各地旅遊的照片,就可能招來家境貧寒者的不滿,認為是“臭顯擺”。更有甚者,與政治相關的話題是不能碰的,例如對文革如何評價?群友中不乏反對文革的,但也有盼望再來一次文革的,一談就崩。又如該不該抵製日貨韓貨?反對者認為應該抵製的不是日貨韓貨,而是蠢貨;讚同者則反唇相譏,說對方是哈日哈韓的漢奸。諸如此類的爭論,當然不可能有結論。

其結果,有的同學群因為觀點對立、話不投機而崩盤;改成由談得來的同學單聊。有的同學群則由群主表態,提醒群友們取最大公約數,聊大家都能接受的話題,這樣就維持了同學群不至於散夥。不過有的群友感到不能暢所欲言,就“潛水”長時間不發言。

於是乎對有些人,微信同學群是調劑生活的利器,沉浸其中樂此不疲;而對另一些人,微信同學群則成了雞肋:留之無用棄之可惜。該如何評價微信同學群這個新事物?還真是一言難盡、說不清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