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三周遊(5)貝爾尼尼雕塑聖女特蕾莎的狂喜
文章來源: 亮亮媽媽2024-05-19 13:40:04

2023年5月13日上午在旅館吃過早餐就出發去看貝爾尼尼的雕塑。我要再次感謝老朽的建議,訂有早餐的旅館。這家旅館的早餐選擇很多,而且不限製吃餐的次數。我是去教堂前先吃了一點,回來又和亮爸一起吃了些水果點心。下麵這張圖是我第一次吃,那時時間很早,餐廳裏麵的人不多。

從旅館到下午一點要去參觀的博爾蓋塞美術館有兩公裏的距離。我們決定走路去。順路去看貝爾尼尼的另一個雕塑。天下著雨,我們一人一把傘。臨出門的時候我一直查所要去的地方的天氣預報,這樣可以決定穿什麽帶什麽。我們兩次五月出門都帶上了薄羽絨服。非常正確。這次亮爸說要帶一把傘就好了,我不同意,往行李箱又加了一把。這麽大的人一把傘哪兒夠用呢。

走出門不遠就是一個大廣場,當時我不知道是何地。就覺得噴泉很漂亮,隨手拍了一張,後來知道是貝爾尼尼的作品,臨離開羅馬時又特意來了一趟多拍了很多照片。

路過這座教堂覺得很特別,也是不知道是哪裏。查照片的信息才知道是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時間是上午11:05分。我喜歡出門拍照時打開相機的location, 這樣照片就可以記錄下拍照的地點。而且通過look up Landmark 鏈接介紹該地點的維基百科。知道名字也可以查中文的信息。這座教堂叫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建築師是米開朗基羅。1563年至1566年米開朗基羅利用奎利納雷山上的戴克裏先浴場殘餘部分興建的一座教堂。教堂的立麵非常有特色。戴克裏先浴場在公元298年開始興建。於公元306年建成。是當時最大最豪華的浴場。

我們繼續往北走,很快就來到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教堂。下麵這張照片其實是兩個地方。白車邊上的是Fontana dell acque Felice. 快樂水道橋噴泉,又名摩西噴泉。建於1585至1588年。注意一下三個拱門裏麵的雕像。中間是摩西。左側是亞倫,右側是約書亞。羅馬真是走兩步就是一景。我其實就是這麽稀裏糊塗地玩。這到了寫遊記時再學習:)也挺好的。所以遊記會寫得慢,就算自學了。

而下麵這張照片左邊的教堂就是看貝爾尼尼聖女特蕾莎狂喜的教堂。名字叫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勝利之後聖母堂. 建於1620年。貝爾尼尼1598年出生,而Ecstasy of Saint Teresa的大理石雕塑完成的年份是在1647-1652年。也就是說是貝爾尼尼在54歲完成的作品。

在寫這篇博文找參考資料時發現網友nice在2020年的一篇博文。題目是意大利打卡必讀:羅馬是誰的?流芳百世的渣男,巴洛克大師貝尼尼。 裏麵以非常幽默的筆法介紹這位大師。這是鏈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8560/202011/15288.html?

雖然照片看不到了,但文字中可以了解什麽是巴洛克藝術,還有很多貝爾尼尼的故事。

下麵是他談到貝爾尼尼雕塑聖女特蕾莎狂喜的片段:

那時候還沒有帶貨直播~貝尼尼被趕下神壇以後無單可做,就在傳達室看門收發郵件, 偽裝成佛係少女。不過天才始終是天才,何況貝尼尼又是那樣老於世故。在吸取了自己建築能力不足的教訓之後,貝尼尼將關注點放在了他最擅長的雕塑上,苦苦等待機會。終於,數年之後,他一邊等待一邊繼續施展他老而彌堅的泡妞絕技終於泡上了富婆。春雷一聲響他鹹魚翻身了!!他在富婆幫助下接了羅馬勝利聖母教堂的修繕工作。貝爾尼尼在這裏留下了驚世駭俗的傑作《聖特雷薩的狂喜》,使這個地址稍偏的小教堂一下成為了羅馬的焦點。

《聖特雷薩的狂喜》(1646年)聖特雷薩是西班牙的一位聖者,她體弱多病但極其虔誠,留下了很多關於她親見神跡的文章。聖特雷薩所經曆的最神奇的一次經曆是,她看到一位手持金色長矛的天使,天使的金矛閃耀著金光一下一下刺入她的心髒,使她在巨大的痛苦中幾次暈倒,但同時也感到了巨大的喜悅和來自上帝的愛。貝爾尼尼的這個雕像就描繪了聖特雷薩被天使金矛刺中的瞬間。“ by Nice. 

下麵的維基百科鏈接介紹了聖女特蕾莎的生平。她1515年出生在西班牙的亞維拉。1582年去世。在她去世後40年的1622年被教宗封為聖人。她身體不好,每天祈禱。在她的自傳書裏記述了她與神交流的體驗。貝爾尼尼的這個雕塑就是表現她書中的敘述的場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7%B6%AD%E6%8B%89%E7%9A%84%E5%BE%B7%E8%98%AD

在雕塑的兩邊還有觀眾。這些人是誰呢?

這座教堂的屋頂

還有邊上的其它雕塑

網友彩煙遊士在我上篇的回帖裏說:意大利教堂,每一寸牆都是藝術。 

下麵這張照片是附近的另外一座教堂Santa Susanna。羅馬大小教堂約有900多座。真的看不過來啊!這座教堂的中文名字叫聖女蘇撒納堂建於1585到1603年。1921年教宗本篤15世授權使用該教堂為美國再羅馬的國家教堂。美國教友第一次彌撒在1922年2月26日舉行。至今還有為在羅馬居住或旅行的美國天主教徒提供英語彌撒。

我們繼續往博爾蓋塞美術館方向走。見時間尚早,我們決定先往博爾蓋塞花園的方向。看到這段路周圍的建築都很不錯。兩邊都是橘子樹。

亮爸同學看著樹上桔子在想,這桔子能吃麽?

照片信息上說這桔子叫Bitter Orange苦桔。看來不好吃:)

邊上就是美國在意大利的領事館。

我當時心想如果把護照丟了的話知道到哪裏補護照了。再往前看到街上巨大的網球。想起了意大利公開賽也稱羅馬大師賽正在舉行。得找票看球去。

繼續往前又見古城牆。原來是Porta Pinciana是羅馬奧勒良城牆的一個門。這個城牆修建於公元271年到275年。又有曆史了。

羅馬處處古跡。

最有羅馬特點的鬆樹。叫stone pine. 中文叫笠鬆。也被稱為意大利石鬆。

我們走進Villa Borghese. 這個雕塑是Monument to George Gordon Byron 拜倫勳爵的雕像

這時雨下得很大了,我們朝著博爾蓋塞美術館方向走。上麵是傘樣的鬆樹,下麵是行人手裏的雨傘。

我手裏的傘:)

到了!這就是博爾蓋塞美術館。下一篇再寫吧。

把木有文化的博客鏈接放在這裏。他博客裏麵好東西太多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531/128043.html

謝謝看帖,祝健康平安快樂!

意大利三周遊(1)計劃出發

意大利三周遊(2)許願池和西班牙台階

意大利三周遊(3)夕陽金光下的鬥獸場

意大利三周遊(4)拜訪羅馬聖母教堂和貝爾尼尼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