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十年經曆(正麵)回首兼小別
文章來源: 歲月的鍾聲2016-03-06 15:20:18

說十年實際上並非整十年,而隻是虛十年。那是在2007年12月19日,我在文學城子女教育壇發了第一個跟帖。如此算來,從那日至今,橫跨了十個年頭。而實際上常來文學城的日子不過兩年多,其中子女教育壇一年多,常青人生壇十來日,幾曾回首壇一年。

子女教育壇一年多的日子,已在《華夏文摘》上的一文(《我們相識在網絡》中作了簡述。(http://hx.cnd.org/2015/12/12/%E3%80%90%E5%8D%8E%E5%A4%8F%E6%96%87%E6%91%98%E3%80%91%E9%80%B8%E8%8D%89%EF%BC%9A%E6%88%91%E4%BB%AC%E7%9B%B8%E8%AF%86%E5%9C%A8%E7%BD%91%E7%BB%9C/

幾曾回首壇這一年的網遊可謂豐富多彩,主要收獲有四。

一是看了讀了學了不少,增長了一些知識,了解了一些原不清楚或知之甚少的曆史事件。

二是筆力有所增長。文學城的好處是可隨興寫文,且閱讀者較多。網友的一些評論有利於文章的改進。這裏我要再次提到《華夏文摘》。那是個海外最早出版頗有影響力的大型中文電子雜誌的論壇。該壇的《華夏文摘》在90年代曾給眾多海外學子帶來溫暖和慰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每到周五就期待著新一期《華夏文摘》出現。將它打印下來,在家人和親友中傳看,幾乎是周圍每一家學友都必做之事。

自2010年起,我才進入那論壇參加討論,並開始在那兒發文。由於《華夏文摘》的編輯們對文字要求不低,我的文隻能發在華夏快遞上。可自從我進入文學城的幾曾回首壇,先將我文發在這裏,聽取網友評論後,將文加以修改,再投那論壇,一年裏就有了幾回被登在《華夏文摘》上。

舉個例吧,我的《手足情,父母心》一文數年前曾發在華夏快遞上,去年略作修改後,貼在了幾壇。文中寫到文革初期受到欺負時,“隻有一個念頭,逃,落荒而逃。黑幽默一下:我日後在中學裏顯示出的中長跑能力,可能就是在那時練就的。”hutu兄對此作了點評“說句輕鬆點的,Forest Gump 的長跑也是這樣練出來的”。我回應了“是啊,看到那段時,我有這聯想”後受到啟發,在文中加了一句話,“多年後在美國看電影《Forrest Gump》時,看到“Run, Forrest, Run!”那段,我不禁熱淚盈眶,舊事重上心頭”。這一段文字頓時活了起來。越王兄對此文評論道,“手足情,父母心,世間最後一道保護 ”,這話又促使我在文尾加了這麽一小段,“在那荒唐不講人倫道德的文革年代裏,家庭實際上是人們對真情世界認識的最後一道保護防線。非常幸運的是,我父母和我的兄姐們,都守住了這道防線。因此我們都享受到了美好的親情和大家庭的天倫之樂、以及後來我們各人自己小家的家庭幸福”。這一來,全文的立意就提高了些。

我將這樣修改過的文再投華夏快遞/華夏文摘,就被編輯安排上了《華夏文摘》。這雖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可能夠為這當年給我帶來不少歡愉的雜誌做點貢獻,心裏還是得到一份滿足。

http://hx.cnd.org/2015/04/24/%E3%80%90%E5%8D%8E%E5%A4%8F%E6%96%87%E6%91%98%E3%80%91%E9%80%B8%E8%8D%89%EF%BC%9A%E6%89%8B%E8%B6%B3%E6%83%85%EF%BC%8C%E7%88%B6%E6%AF%8D%E5%BF%83-%E6%96%87%E9%9D%A9%E4%B8%AD%E7%BB%8F%E5%8E%86/

 

第三大收獲是出手的文帖量增多和筆頭快了不少。這一年裏,我寫了《我的山區歲月和藍顏知己》《對麵弄堂口的男孩》《與您淵源不算深,緣分卻不淺》係列,改寫了《我那文革間異常豐富的中學年代和同學知己》係列,並寫了《我們相識在網絡》《親愛的朋友,為你送行》等文章。眾多網友的好文給了我不少文思,接下去還有若幹係列可寫。

http://hx.cnd.org/2016/02/15/%E3%80%90%E5%8D%8E%E5%A4%8F%E6%96%87%E6%91%98%E3%80%91%E4%BA%B2%E7%88%B1%E7%9A%84%E6%9C%8B%E5%8F%8B%EF%BC%8C%E4%B8%BA%E4%BD%A0%E9%80%81%E8%A1%8C/

算來在博客和論壇發原創文和轉帖加上跟帖,應已過千。博客文總點擊量約三十來萬,而發在論壇的文點擊量也差不多這個數,加上一些跟帖的被點擊,四舍五入一下,可虛稱個百萬了。:)這沒有什麽好得意的,但對自己認認真真一帖一帖讀來轉來寫來,還是要自我肯定一下。

 

最後也是最大的收獲要數與失聯老友重新獲得聯係,並結交了一些令我欽佩的摯友。當我貼了《對麵弄堂口的男孩》的頭一節時,一網友在我博客文後跟帖道:“你是73屆二班(黎明中學)? 咋是象是寫‘某某’呢。 問候問候!”我一看便知是中學老同學找上來了,可他是誰呢?從他話裏那麽熟悉草哥,我們猜到了他是旁邊那班一功課較好的當年校籃球隊員。悄悄話聯係下來,果然是他。我們自中學畢業後已有四十多年和他沒有聯係了。更令人高興的是他在包括政治觀點等多方麵與我們同道,可被視為知己。

更多的是過去毫不相識的網友,我們在網上交談,分享各人經曆,了解對各種事物和經曆的看法,暢所欲言。一些網友的文章,闡述的有理有節,語言犀利,觀點鮮明,讀來忍不住擊掌叫好。一些網友的經曆,讀來讓人或歎息或感動或長知識。讀文識人見品格,我不由得為自己能與這些品行頗高的網友同觀點共見識而由衷地高興。

至於在幾壇一些負麵經曆,今後或將之寫成趣聞笑話,或由它隨風飄去。

這裏作一小別,是因為要回國參加母校120周年校慶,而將工作作了些擠壓,會比較忙。接下去兩個月裏會減少上網出帖,並有數周會基本上“失蹤”。:)願各位網友多珍重,多分享,好帖多多,快樂無窮。

自從見南來兄以《如夢令》詞牌作詞,試著和了一首後,這就成了我的嗜好之一了。這裏再湊一首。

《如夢令》幾壇一年有感

轉述筆耕悠侃,

千帖點讀百萬。

結友數十人,

留下珠文多串。

無憾,無憾,

花甲人生歡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