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混血媽媽的自豪
文章來源: Wctz_mom2016-04-09 06:37:37

寫這篇文章是對某壇有些人狠砸混血兒才有感而發的,看客們如覺不適,可選擇不看。

兒子的班主任住在我們的小區,昨天,在philosophy 的課上他對兒子說,你是一個很幸運的,受寵愛的孩子,出生在一個由多元文化組合的家庭裏,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而且,你的父母之間又相處的很好(兒子的學校,有很多離異的家庭的孩子),兒子回來,很開心的告訴我,“媽媽,我也覺得我很幸福”。

其實,不是第一次,我的孩子受到別人的這種祝福和讚美。去年的春天,因為老父身體不好,我給孩子們申請了回國三個月的時間,一是可以陪伴照顧父親,二是也讓孩子們可以在我們家鄉的學校學習,讓他們體驗一下兩種不同的學習環境。知道我們要回中國三個月,村子裏無論大人和孩子都表示由衷的羨慕,我們村的圖書館老太太赤裸裸的說,隻有混血兒才能有這種幸運,(意思就是他們本地父母的孩子隻能在那疙瘩呆著。)回國後,自然鮮花和掌聲不計其數,幾乎所有的人都說,孩子們很幸運,能夠淋漓盡致的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孩子們因為這樣的體驗,對自己的身份也感到很自豪,覺得自己有語言和文化上的advantage(孩子們出生後,我隻跟他們說中文,我的孩子們,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我的家鄉普通話,哈哈)我和他們的爸爸也覺得,由於我們的選擇,給了孩子們天賜的禮物----他們從小,就在不同的文化裏自由的生活和轉換;他們能夠比較寬容的接受不同的種族和習俗;他們習慣了,千人千麵,世界大同。

我的自豪感來自於對自己的膚色,對自己的文化和人生選擇以及選擇的結果等等的認同。生活在異國,首先是適應別國的國情和人情等,一旦適應了,融不融合都無所謂。尊重別人,又看得起自己,不給自己想要“別人認同”的壓力,人就會有一種氣定神閑的淡定和從容,這種淡定和從容,我稱之為“自信”。

兒大不由娘,孩子們長大了,會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借用毛爺爺的話,“天要下雨,女要嫁人(兒要娶人)隨他們去吧”!不管是內娶內嫁,還是外娶外嫁,隻要是個好孩子,你的孩子覺得好,他(她)又對你的孩子好,膚色應該不是什麽事。何況,你把你自己的幸福感淩駕在你孩子之上,(比如說,老了把可以跟你的親家打麻將吹牛放在第一位)把你對異族通婚的排斥強行灌輸在孩子的腦袋裏,本身就是一種狹隘自私的想法和行為。老中們自己的視野和格局打開了,孩子們會有更多的選擇和自由,其實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