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生日感言
文章來源: 迪兒2020-02-19 13:33:00

最近,腦海裏有時浮現出電影《阿甘正傳》的片段:一天,沒有特別的原因,阿甘決定跑一段路。跑著跑著,這一段路變成了曆時三年,多次穿越美國的公路跑。漸漸的,他的身後有了許多追隨者,阿甘不受其擾,繼續孤獨奔跑。又一天,阿甘突然若有所思地停了下來。同樣的,沒有特殊的原因,他覺得厭倦了,想回家了。

也是最近,我老是問自己,還要不要寫博客了。和文學城結緣多年,起初很隨意,主要是讀滾動新聞。漸漸的,開始留意首頁上的博客,知道了一些優秀的博主。然後,動了自己開博的念頭。還記得給自己的博客起名時的興奮和忐忑,也記得第一篇博文發出去後的期待和不安。轉眼間,我的博客四歲了,而我自己,也進入了寫博倦怠期。

曾經遺憾沒有遵循自己的內心,選擇了說不上喜歡和擅長的理工科。重拾寫作以後,越來越體會到,我應該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為我的人生選了一條捷徑。理工科的理論,是建立在邏輯推理和實踐的基礎上的,總是可以找到掌握它的方法。換句話說,在理工方麵,達不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總能做到十分耕耘換一分收獲。看似起點不高的寫作,其實是一個無底洞,毫不留情地收去你的熱情,你的無怨無悔。

天分,在寫作中占了很重的分量。寫博越久,看得越明白,宿命的極限早已設定,勤奮和熱愛,隻會加速感知和觸摸這種無奈。寫作是思維和文字的再創作,它非常孤獨,甚至有些可憐,有些殘忍。自媒體的發達,為寫作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的平台,但是,資訊的爆炸,也讓讀者的口味變得無比挑剔。無論是散文小說或者詩歌,如果無法在開頭抓住讀者,多半無法逃脫被拋棄的下場。

我表妹的先生,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幾年前回故鄉的時候,他視我為知音,專門來看我,可惜,我們找不出太多共同的話題。我的抽屜裏躺著他送我的小說,讀了幾次,都沒有讀下去。我讀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詩,關於江南小鎮的雨巷,石板上的青苔,舊屋牆上的綠蘿。我讀到的,是他的寂寞。

我弟弟是高校的美術教師,他課時沉重,閑暇不多。他視為生命的,其實是他的繪畫創作。但是,大多數他的畫,寂寞的堆在書房一角,別人看不懂,我們也看不懂。弟弟活在他的精神世界裏,我活在柴米油鹽的奔波中。讀懂他的畫,被他的畫感動,是在二十多年之後了。我從弟弟身上看到,當愛好成為信仰的時候,自我否定和自我虐待,遠遠超過了愛好帶來的滿足和愉悅。

不久前的跨年,是在朋友家過的。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空巢,Party的話題,也從職場八卦孩子升學,轉移到旅行養老和業餘愛好了,人生的第二春,悄然拉開帷幕。我觀察下來,愛好主要有兩種玩法。第一種,以修身養性豐富生活為目標,這樣的愛好,輕鬆自由,進退隨意,有益身心。第二種玩法,是夢想的厚積薄發,是心中最原始純碎的激情的釋放,這樣的愛好,用“衣帶漸寬終不悔”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聚會上,我認識了一位作曲發燒友。這位大哥本業是醫生,來到美國後改行當了碼工,他真正的愛好卻是作曲。工作之餘,和音樂相伴,是他最快樂最享受的時光。這樣的愛好,多麽孤獨,多麽曲高和寡,但是這位哥哥無怨無悔樂在其中。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大哥級別了,他的職業是大提琴家,退休後重拾畫筆,專注到廢寢忘食的程度。得知我有意拜師學畫,大哥視我為知己,給我看他手機中積累起來的得意畫作,多次邀我去他家嚐試一下。我終於勻出時間去了他的畫室,大哥毫無保留,將構圖,用筆,光影等作畫技巧和盤托出。在他的悉心點撥下,我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一幅靜物素描。用心觀察靜物,研究它們的光影和質感,讓我體驗到繪畫帶來寧靜和愉悅;用畫筆重現眼睛看到的世界,點點滴滴的進步都帶給我全新的快樂和滿足。但我可以感覺到,我對畫畫缺乏那種心心念念的牽掛。喜愛但不發燒,是愛好的初級段位,應該也是最利於身心的段位。

愛好就像一個心思單純的孩子,它和功利不沾邊,卻渴望有玩伴同行。攝影的,騎行的,爬山的,周圍不乏各種玩到專業水平的興趣團隊。相比之下,寫作是孤獨的,但是,即使是最孤獨的寫手,也渴望來自靈魂深處的共鳴,這種共鳴,正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我要感謝文學城,它為我提供了一個分享的平台,化解了我身為理工女的遺憾。我也要感謝文學城,它讓我開始享受孤獨,沉澱下來麵對真實的自己。同樣因為文學城,我遇到了許多才華橫溢,喜愛寫字的朋友,因著他們,我重新開始讀書,還欣賞了多部他們推薦的精彩電影。在文學城裏,我趕了一回時髦,建立了虛擬世界裏的真實友誼。

文字於我,是緣於少年時代,至今不曾褪色的夢。它是我忙碌時的放鬆,也是我百無聊賴時的充實;它是我煩惱時的傾述,也是我快樂時的分享。倦怠也罷,江郎才盡也很可能,我或許會對它若即若離,但將始終不離不棄。在我的博客四歲生日之際,想以此文送上我的感恩,給文學城,也給一直以來支持我鼓勵我的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