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意大利,跟著安娜晴天走羅馬(下)
文章來源: 迪兒2018-11-02 15:38:18

第三天,國中之國梵蒂岡

梵蒂岡位於羅馬市西北端,是世界上麵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梵蒂岡是教皇為首的教廷所在地,也是天主教徒心中的聖地。它實際上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於1929年建國,擁有自己的軍隊,郵政,以及民政機構,屬於政教合一的體製。

梵蒂岡開放給遊人的有聖彼得廣場,聖彼得教堂,以及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屬於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其中的藏品來自於羅馬天主教會曆經多個世記的收集和積累,萬萬不可錯過。推薦事先在網上訂票,以節省排隊購票的時間。館中重量級的藏品無數,強烈建議租一隻講解器,否則,極有可能有眼不識泰山,和那些價值連城的藝術品擦肩而過。

對於藝術,我絕對屬於葉公好龍一類的。即使麵對名家的畫作,我真實的內心經常是到此一遊的感覺。唯獨每次站在古希臘的雕塑麵前,我的心都會被驚豔填滿。每件雕塑所展現的美感與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對人體肌肉骨骼結構的精準把握,讓人無法相信它們出自於兩千多年前的雕塑家之手。在我的印象裏,那時候的人類應該尚在為生存掙紮,低下的技術和生產力,整個人群都是與饑餓貧病為伴的。這些孔武有力的美少年,裙裾飄飄美少女,用他們的身體告訴我,兩千年前的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怎樣的開放包容,浪漫自信,健康與富足啊。

我曾經和學過歐洲史的孩子們討論,為什麽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像是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站在這些雕塑前,我的疑問變得越發強烈。莫非,真的有上帝的使者,抑或外星人,影響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壁畫《最後的審判》是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禮拜堂的祭壇所畫。這幅畫中有400多個人物,描繪了基督來臨以後對世人的審判。(網圖)

我最喜歡的壁畫是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畫麵中,古希臘羅馬和文藝複興時的哲學家藝術家還有科學家薈萃一堂,表達了作者對人類智慧的讚美。畫麵中間以手指天的紅袍哲人是柏拉圖,和他並排而行的是哲人亞裏士多德。畫麵色彩明亮,體現了文藝複興時期萬物複蘇,欣欣向榮的風貌。(網圖)

沿著梵蒂岡莊嚴高聳的城牆,我們來到了聖彼得廣場,那裏正在舉行每周三的例行彌撒。當教皇乘車慰問信眾的時候,人群如醉如癡,廣場氣氛達到了高潮。我掂著腳尖,終於見到了在人群中緩緩駛過的教皇,確切地說,隻是看到了他頭戴的小白帽的頂端。至高無上的教宗,居然離我那麽近,刹那間,我的心也被喜悅和祝福填滿。

製服豔麗的瑞士侍衛兵

參觀聖彼得教堂不需買票,但是隊伍很長。它雄渾大氣的建築結構,內部的裝潢,壁畫以及雕塑,讓人讚歎不已。這是從聖天使城堡看到的大教堂。

教堂的頂部可以乘電梯或走樓梯抵達。這張穹頂內部的照片,印證了它的設計汲取了萬神殿的建築風格。

這幅是萬神廟的圓頂。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聖母哀悼基督,它可以說是這座教堂的鎮殿之寶。(網圖)

離梵蒂岡不遠的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這家川菜館和麥當勞比鄰而居。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多麽兼容並蓄,遠古和現代,東方和西方,相互獨立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