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女兒
文章來源: 溫妮燕2024-01-04 19:49:50

十幾年前作為移民1.5代的女兒跟著父母來到陌生的國度打拚,父母自己忙著學習和找工作,孩子忙著適應新環境,交新朋友。沒有培訓班,沒有課外活動,也沒任何功課壓力,女兒就是這樣野蠻生長起來。

我沒有一般華人家長的那種寧可苦自己不能苦孩子,窮什麽不能窮教育的觀念和精神。秉承著一家人同甘共苦的原則,把女兒當男孩養,交給她一個“大女主”劇本,還戲稱自己在培養女強人。

女兒12歲起就自發的去周圍發自己的簡曆小廣告,在社區照看小孩打工。16歲一拿到駕照就找到離家稍遠的地方(需要開車)打工,這樣一直到高中畢業到外地上大學,在這期間關於打工這事我既沒有建議和幫助,也沒有反對和阻止,隻是無為而治,全靠她自己自發張羅。

直到現在才驚覺周圍華人朋友家庭居然沒有一個女孩高中打零工的,條件比我家好的覺得不需要,家庭條件還不如我家的,舍不得,寧可自己苦點也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其實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看我女兒打工也挺開心的,還交到不少新朋友)。這樣選擇別人沒走過的路結果也當然是與眾不同的,女兒雖然既不會彈鋼琴也不會跳舞,成績也隻算是中不溜,但從高中到大學一直都是學校各種俱樂部的骨幹,而且一路輕鬆地玩下去,大學畢業更是靠自己輕鬆找到高薪工作(比她所有同學都好,雖然專業不是技術類也不是計算機,但不到兩年收入就超過我們夫妻倆), 一舉把我家變成周圍親戚圈豔羨的對象。

別人羨慕的還有她的業餘生活,除了酷愛滑雪外,大概是因為小時候缺什麽, 長大了就追求什麽,女兒工作兩年來業餘時間大多用來到全世界各地深度旅遊,可以說五湖四海到處是朋友,反正她花的都是她自己的錢我也不心疼,這不,聖誕節又去了歐洲(西班牙法國等地)跨年,傳回的照片,在夜燈閃亮的埃菲爾鐵塔下笑得非常燦爛。

孩子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應該說心滿意足了,不過說起旅遊還有段趣事,以前由於經濟條件和時間條件的限製,我來加拿大之後十一年都沒出過遠門,更別說回國了,期間就支持女兒一個人回國三次(12歲後),我自己連所在的省和城市都幾乎沒離開過,旅遊更是一次沒有,所以女兒對我頗有微詞,總說高中哪個同學家裏雖然很窮但全家人每年出去旅遊很開心,可憐的孩子自從9歲到加拿大一直到高中畢業前都沒帶她出去旅遊過,聽到抱怨後我愧疚萬分,直到幾年後的某一天問起她這個同學的近況,她才支支吾吾地說這個同學家因為沒錢讀大學,所以高中畢業就開始工作了。有錢旅遊卻沒錢讀大學,這大概是這邊中低層人民的現狀,而華人(中低層)又不同,他們即能忍痛割肉帶孩子旅遊,又要支持孩子讀大學,結果孩子大學畢業欠一屁股債。

我想我大概屬於比較另類的華人,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我不能持續富養孩子一輩子,而她自己將來要是沒有本事維持所謂“富二代”的生活的話,為啥要打腫臉充胖子呢,那就從一開始就不要給她那種生活和虛幻的假相,免得將來由奢入儉痛苦,所以從小到大沒給孩子買過任何稍微貴重一點或名牌的東西,包括華人人手一個的蘋果手機也沒買過,兩個孩子都是上高中以後才配手機,這邊女孩人手一件的大鵝更是沒有,隻要能保暖就行,在我家麵子工程絕跡,孩子的一切吃穿用度以實用為主,絕不會比家長自己好,可以說是史上最摳的華人家長。

奧巴馬同學都是快到40歲了才還清讀書時借的債,而我給孩子最大的禮物表麵是大學畢業無債一身輕,背後實際是培養了她自立自強的個性(天生大女主的劇本)。當然我不是為自己的小氣辯護,隻是根據自己條件決定教養方式,覺得富養女兒(包括所謂精神富養)都不一定正確,因為每代人都有局限性,何況在完全陌生的環境和日新月異的時代,誰能保證自己想去“富養”的精神以及決定就是正確的呢,所以“窮養”和放手也未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