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第一次目睹青春期霸淩
文章來源: 尤其開心USA2020-10-21 15:42:56

疫情下,女兒開始了她的中學生活。

決定在美定居後這幾年,家裏節奏從混亂到忙亂。疫情宅家上課開車的時間減少,對於我們家庭來說反而變得有序從容。這期間,隨著女兒步入中學階段開始7年級生活,我們家庭也麵臨著全麵晉級。我們7月開始恢複戶外體育項訓練,9月完成中學階段的組隊。事情就發生在這個新組的體育團隊。

團隊由6~8年級孩子組成,十幾個孩子,女孩兒和男孩兒1:3的比例。小學階段,孩子們除了天真就是天真,我們學區看著長大的孩子都比較乖。這進入中學第一天訓練,就有兩個男孩兒上室內課時無論如何不肯帶口罩。老師要求帶,隊友要求帶,就是不肯帶,我女兒回來就說,怎麽會有這樣的孩子呢,這裏的孩子連教練的話都不聽?

前麵兩次都差不多情形,好在女兒不跟他們一組。第三次,女兒下車前我就對她說,或者就拿口罩送給他們帶試試看?女兒不肯。說來說去都是自己的事,教練也都不能要求他們一定戴口罩,做為不熟悉的同伴,她選擇遠離他們。

幾次訓練下來,教練摸清了孩子們的程度。

我女兒在進隊之前,搭檔是弟弟。進隊之前,弟弟陪伴姐姐做了模擬訓練,助推姐姐,初入隊時就略顯優勢。自然,教練對她就比較重視,給她創造了更多機會,包括場上救援。本來可以不理人家,可有時那倆愣小子出狀況,也需要同伴救急,總不能眼睜睜地等著人家,大家一起晚下課,就會找能幫上忙的小夥伴技術救援。類似“某某某,去幫幫他們”

就這樣,一個多月過去,女兒在這個項目中越發有了熱情,也顯出了自信。隊友們各自也都有了要好的拍檔,分給女兒的是9年級新手小姐姐。這姐姐特別愛笑,笑聲很治愈,最近女兒回來沒再提那倆愣小子。

可是昨天訓練完上車,女兒一副氣壞了的樣子,起初不說話,之後吭哧吭哧噻大串兒葡萄,也不吐槽。我也不好問,就邊開自己的車,邊從後視鏡裏觀察她情緒變化,等她自己開口。

吃得差不多了,女兒還不見平靜,不過估摸著想開口了。果然,她開場了:今天有個男孩子受欺負,教練也不在,要不要寫郵件把今天的事告訴教練?

然後她就一五一十,從頭到尾,列了11個她認為不妥的環節,來表述看到的事:今天主教練和助理教練都不在,隻有高中部的青少年輔助教練,在warm up時候,有個男孩兒動作很不到位,被其他男孩子的群嘲。群嘲一哄也就過去了,偏偏每個動作他們都要指指點點,一會兒臀部高,一會兒屁股向下,吵吵鬧鬧每個動作都帶給那個男孩兒難堪,顯然已經超出玩笑範疇,而且一直持續著。而高中部輔助教練走開倆,另外倆就當沒看見,也不製止。

我女兒同時也是攀岩隊的,攀岩隊訓練隊warm up動作要求很高。在她眼裏,那些孩子warm up動作和攀岩隊的孩子一比,就太業餘。都是新手的前提下 ,逮著一個同樣不標準的同伴群嘲,這種情形在過去的人生經驗裏不曾有過,讓她感覺非常不好。

而更讓她感覺糟糕的是,看向那個正在被刁難的男孩兒,居然沒有反抗的意思。(要是我弟弟,老早貶回去了)也許那男孩兒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不知所措隻能聽之任之?然後看自己的拍檔小姐姐,那小姐姐顯然也感受到氛圍有些不妙,但得先自顧自把自己的warm up完成。而其他大部分孩子又都在跟著起哄。。。

這顯然觸及到霸淩了。於是呢,我問?

忍無可忍,發飆了!!!

“太吵了,shut up!shut up!”

於是,被這個小女孩救援過的孩子閉嘴不再說,其他孩子漸漸覺得無趣也安靜下來。現場恢複安靜,繼續warm up。

*************************

問題:青春期孩子目睹青春期霸淩,該怎麽做?

現場安靜了,女兒製止了一場“類霸淩”。

女兒傾吐完舒暢一些,但仍難掩氣憤。此時,我的內心無法平靜,太不平靜了!

這孩子在朋友圈兒裏,總是出主意被問意見的那個。我總跟她說:你和媽媽小時候不一樣,媽媽小時候在學校大院兒長大,處處被嗬護,大院兒內自由安全,那是媽媽的天下。你在這邊沒有那樣被保護的邊界 ,任何環境下要保護好自己,少說話,專注自己喜歡的 事,開開心心生活先。

好在這些孩子組隊不久,大家都不熟悉;也好在這些孩子剛進入中學,還算純真,也許隻是調皮搗蛋惡作劇,意識還沒有到霸淩的層級。那進入高中和大學,遇到這樣的事情,當她製止了霸淩,有沒可能把苗頭轉向她呢?女兒是隊裏唯一亞裔女孩兒,技術有優勢,但尚未突顯絕對優勢。做為媽媽,不願意她分心,也不能不為她的安全擔心,還有未來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情要怎樣處理~

回來,她把過程全部記錄下來,平靜了許多。說再觀察一次訓練課,之後再決定是否和教練反應。如果氣氛一直這樣下去,總有群嘲氣氛,而那被欺負的孩子也不是總有人能幫到他,他自己稍微強硬一點也可以避免難堪。她自己不想看到那樣的畫麵,如果教練也不作為,就考慮換團隊。

10/21/2020 

另外給同樣青春期家長的建議是,選擇各種訓練項目時,尤其團隊項目時,盡量選擇家長能在現場觀摩的項目。家長眼裏的孩子和家長視線外的孩子往往是不一樣的,無論處在哪一個定位,都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專注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