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華人和華裔,從台灣人說起-曆史篇
文章來源: 不妨迷糊2016-07-24 22:14:54

  認識的第一個台灣人,即使是住在國外的學生宿舍,在書架上也有一套明史。然後告訴我,當年大陸搞文化大革命,以打倒舊文化為榮的時候台灣在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複興-因為老蔣就想跟中共的政策對著幹。同時他也會告訴我,他支持台獨-國民黨的台獨。當然他是外省人。那個時候的我對國際政治一無所知。和他的交談讓我覺得自己對故土的曆史也了解不多,即使他支持台獨,我仍然覺得他是中國(華)人。

  後來認識了一個很友善的台灣人,會和我說‘國內’,而其實卻指的是我的故土。最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因為那時的我已經更加習慣說‘你們台灣’。雖然有時候,當被台灣人問是哪裏人時,我會有意識的回答到省份,而不會籠統地說‘大陸人’。這樣一個人,會反對‘太陽花’因為知道服貿對台灣好;也會說‘你們也可以評論政治?不會被抓嗎?’。會知道上海的發展,也會脫口而出‘北京要玩三天?有什麽好玩的?’。他在台北長大。他真地不知道北京有什麽好玩的。看過老外旅行社的宣傳:北京上海2周遊。我覺得他隻是個華人。

  是什麽定義了一個國家呢?

  有一個越南裔的朋友,父母從越南移民過來。初次見麵她就告訴我說,她是華裔。在她小時候,上過中文學校,但是現在不會說什麽了。她很喜歡日本的‘Bonsai’。雖然我沒有研究過,不過Bonsai讀起來就和中文的一樣,真的是日本的‘盆栽’麽?我沒有和她較這個真。也許我不夠嚴謹,不過真的沒有看出Bonsai有自己特有而盆栽沒有的風格。我不跟她較真,因為她隻是華裔。

  另外一個認識的小姑娘,東南亞華裔移民的後人。當她知道我來自中國,她就試圖用不連貫的中文和我交流。她告訴我,她父母都不會中文,可是在她18歲那年開始,她主動地開始學。並且已經參加了一個交流項目,過幾個學期就會去南京學語言了。她對於中國的曆史有濃厚的興趣,沒有像英國人一樣,認為鴉片戰爭是英國人為了保證公平貿易而發動的正義之戰。我該當她華裔呢還是華人?

  是什麽定義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呢?

  曾經認識一個長得很像亞洲人的俄國人,喜歡聊天。有一次聊到了日本和日文。我告訴他,我可以讀懂一些段落,因為日文中夾雜著很多中文,是千年前日本拿過去用的。他馬上回了一句,大概日本人會說的正好相反。他在英國讀的書,大概不知道牛津大學有專門的日語課,教授古日語,對了,就是不夾漢字的那些日語。後來知道,他來自北方四島。

  漢族人的心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