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 --- 糾結的“好市多”
文章來源: 寧要中文2016-06-11 18:32:35

“好市多”乃美國最大連鎖會員製倉儲量販店(Costco)的中文名字。而且,大陸和寶島皆用此名,簡體繁體(正體)又都長得一樣,沒有“各表”的漏洞。不是筆者沒事要替Costco鹹吃蘿卜淡操心,是因為Costco老跟咱“糾結”,說出來不怕您笑話。

這“糾結”始於好多年前的洛杉磯。當時的會員製的“大賣場”不多,隻知道有Sam’s Club(隸屬Walmart)和 Price Club(權且直譯為“平價俱樂部”)。覺得那兒東西好,價錢平,但會員資格有限製,隻好拿公司老板的副卡,去了Price Club。先是每年將“會費”還給老板,後來老板一高興(也許嫌麻煩),說是不要我們的錢,他包了(有錢人可以任性)。

公司的進出口生意一度很火,主要是節日商品,禮品,應季裝飾,聖誕娃娃之類。幾個白人銷售(Sales)挺給力,終於在周邊數家“大賣場”Price Club謀得季節性攤位(幾大格貨架和展示區)。這下好了。從萬聖節(Halloween)前開始,感恩節(Thanksgiving),聖誕節(Christmas),一直到元旦(New Year),是公司的“戰時狀態”。“四大戰役”一個接一個,不同的節日,針對不同的需要,上不同的貨。就像不同戰役,天時地利不同,對手不同,戰術打法就會不同。但是,攤位有限,人手有限,季節窗口不等人。而這“四大戰役”的成敗,又直接與公司的命運,員工的飯碗掛鉤,無人敢有半點馬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老板統管全局,各部門下單定貨,海運通關,物流倉貯,調貨出貨,討帳付帳,貨架擺放,展台布置,退貨處理,。。。忙得不亦樂乎,天天在打仗。“大賣場”的生意好做也不好做,要過的關很多。從筆者的感受講,至少有以下若幹。

先過“價格關”(Pricing)。“大賣場”仗著定貨量大,壓你價錢基本沒商量。老板嘴上說著“薄利多銷”,心裏在淌血。

二過“質量關”(Quality)。貨品從規格,樣式,顏色,包裝,標簽,。。。事無巨細毫不含糊。老中則覺得老美吹毛求疵,“事兒媽”之極。

三過“準時關”(Timing)。“大賣場”本身就是倉庫,沒有多餘的地方“倒騰”貨物。說好那天賣你的貨,頭天晚上到第二天開門,你就得把要賣的東西運到,放好貨架,擺好展台,過時不候。

再過“服務關”(Service)。“大賣場”開放式售貨,應季商品招人愛,買得人多。但看的人,挑的人更多。大包裝的還行,小包裝的往往被翻得拆得一片狼藉。“大賣場”沒人幫助補貨整理,全靠你。

最後過“退貨關”(Return)。季節一過,前腳把剩下的貨物拉回來,後腳退貨就到。有“大賣場”退來的,也有顧客直接退的。客服部(RMA)收發貨,接電話,一直忙到下一季。有時他們人手不夠,筆者常去幫忙。真正見識了“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話題不同,此處不表。

這種“過五關斬六將”式的營生,把小公司老板員工整得身心俱疲。到筆者離開,前後撐了三四年,就不做了。離開公司,辦了自己的會員卡,“會費”自然要自付。誰知從此上了“賊船”,“船票”稀裏糊塗一交二十年。“糾結”到了這份上,可以吧?

  

Price Club 與Costco合並後,延用了幾年原名。筆者搬來矽穀,放眼已是清一色的“好市多”(Costco)了。“好市多”會來事兒,收您錢財,替您謀事兒。每月寄來《“好市多”聯絡雜誌》(The Costco Connection Magazine),介紹各類跟“好市多”沾邊的人和事,當然主要還是“好市多”的貨。每次雜誌在筆者手中停留不會超過24秒,(沿用了NBA球隊進攻持球的上限)就會進到它該去的廢品回收箱。隻有一次超時“犯規”。因為看到封麵人物竟是神似習大大的王老板!筆者也在王老板南加州的公司打過工,時間不長。當時他們還沒搭上Costco。誰想到多少年後,卻由“好市多”出麵,幫我們相見。好不容易中了回“和封麵人物沾邊”的“大獎”,可這雜誌不是PEOPLE,不是TIME,也不是SPORTS ILLUSTRATED,偏偏是這“好市多”。您說“糾結”不“糾結”?

  

沒查過灣區有多少“好市多”,打開地圖密密麻麻一片挺嚇人。好像專挑人口密集的市郊住宅區設點,筆者住過不同城市,都沒逃出“好市多”七八邁(mile)的“射程”之外。雖家中人口不多,但孩子小,吃用多,還能對付“好市多”的大包裝。像是牛奶,雞蛋,水果,Häagen-Dazs冰激淋,各種日用品,每周一次“好市多”,真差不多。價錢不貴,包裝又大,單位價格就很低了。會員購物的累積退費又可以抵消“會費”,加上會員信用卡的額外現金返還也挺誘人,家裏日常購物,“好市多”自然成了首選。

  

看看“好市多”的購物長龍,看看她的(股票)身段曲線,難怪“好市多”及其CEO一直能在“員工滿意度”的排名上,占居高位。附上某著名網站對全美公司CEO的調查排行榜,領先的是幾隻矽穀當紅“炸子雞”。“好市多”CEO好像是零售業的頭名。平心而論,能在淒風苦雨的零售業搏得這個座次,實屬不易。

            

話說回來。咱們保證了每周一次“好市多”,可人家未必就善罷甘休,終於找上門來。一日,大院“居委會”(HOA)發開會通知,說是“好市多”計劃在院外開店,市政府擬予批準前,要來院裏辦“公聽會”。會上,市府官員,“好市多”代表們西裝革履,滿麵春風地回答居民們的問題。問題五花八門,擔心交通擁擠,擔心周圍環境,擔心遊民滋擾,擔心房價受影響,擔心 。。。代表們有備而來,事無巨細,一一回答。作為納稅大戶,“好市多”對市府財政當然好處多多。市府官員辦“公聽會”,為“好市多”保駕護航的意味,十分明顯。後來在市政府又辦了一場“公聽會”,批圖紙,發執照,這事就算板上釘釘了。

之後,院外工地日夜趕工,車水馬龍,塵土飛揚了不到一年,“好市多”又多了一個據點。趕在那年感恩節(Thanksgiving)開張。“好市多”經理來院裏派發開張前一晚的“特別入場券”,讓居民們過一把給新娘子“掀蓋頭”的癮。先睹為快,買東西一分錢卻也少不得。這點“特權”,“優惠”,可以理解成對居民們的感恩吧,因為院裏沒攤上反對“大盒子商店”(Big-box stores)的堅定分子。

起先店裏人不多,碰見那經理還聊過幾次。知道他們是專門負責新店的團隊(“打江山”的),三個月後,會移交給正常運營的團隊(“坐江山”的)。他們則去別處繼續“開疆拓土”。老美的經營管理,就是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