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
文章來源: Trampoline2015-11-06 18:22:18

梁思成與林徽因 (2010)

導演: 胡勁草
主演: 梁思成 / 林徽因
類型: 愛情 / 紀錄片 / 傳記
官方網站: jishi.cntv.cn//C21323/videopage/index.shtml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普通話/國語
首播: 2010-10-17
集數: 8
單集片長: 46分鍾
又名: LiangSiCheng.LinHuiYin

珍貴史料|幕後故事|央視紀實台

 梁思成、林徽因,一對學者伉儷,在離去多年後,他們的名字漸漸進入公眾的視野。人們傳說著他們不尋常的家世學識,傳說著她的美麗、才華、愛情,傳說著他半個世紀前對一座古城的癡迷與眷戀。眾多記述和傳奇,讓他們離我們更近,而有時,又仿佛更遠……

 

《梁思成與林徽因》 第一集 父親

梁啟超,林長民,兩位飽受中國傳統文化熏染的士子,在走向世界,擁抱西學後,以自己的見識和眼光,試圖建設一個全新的憲政國家,同時,還期望培養中西合璧的全新的兒女。
從童年、少年到求學海外,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中相伴的是父親的仁愛和責任。在他們麵臨事業選擇、感情波折、人生困頓之時,父親總是會最及時地,將自己的人生感悟用最溫婉的方式傳遞給孩子。 梁家兒女是如此幸運。他們有這樣一位至性至情的爹爹,他為兒女們留下了世間最寶貴的財富——人格的力量。

 

梁思成與林徽因》 第二集 天書

為什麽中國的古建築和西方古建築不一樣?為什麽中國建築有那麽大的屋頂?為什麽屋頂上還有那麽多裝飾?
離開創辦的東北大學建築係後,梁思成加盟了專門研究中國建築的私人研究機構——中國營造學社。他要從頭開始,研究中國的建築曆史。中國的古代木建築是罕有的珍奇瑰寶。當時的日本學者,在對中國建築進行了悉心研究之後宣稱,要看唐代木構建築隻能去日本。營造學社第一次古建考察,即發現了遼代木構建築薊縣獨樂寺。梁思成興奮異常。
茫茫中國大地上,到底還有沒有唐構建築?如果有,它在哪裏?
 

 
 

《梁思成與林徽因》 第三集 佛光

從1932年到1937年僅六年間,中國營造學社社員的足跡遍及河北、山西、陝西等地,留下了一套研究中國建築的科學完備的稀世珍寶。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這也是一段最快樂的時光。親情,友誼,思索,創作……一切都在她的筆下盛開。也是在這一階段,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費正清夫婦走進了他們的生活。
1937年7月,梁思成林徽因迎來了他們人生道路上最輝煌的一刻,他們發現了夢寐以求的唐代木構建築——五台山佛光寺。 然而,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他們的命運開始逆轉。
 

 

《梁思成與林徽因》 第四集 流亡

山河破碎。空前悲壯的大流亡開始了,曾經寧靜富足的生活轉瞬間變成幾件隨身顛簸的行李……1937年8月,梁家踏上戰爭流亡之路。離開北平的這年,林徽因三十三歲,她人生中最絢爛的篇章,在悄悄合上……
戰爭,讓他們流落到了此前七年古建考察尚未抵達的西南地區。在昆明短暫安頓之後,這些與學術須臾不可分離的學者,便又策劃了西南古建考察。這是中國營造學社的最後一次古建考察!
另一個噩耗,流亡前,保存在天津租界外國銀行地下室的營造學社測繪稿慘遭洪水浸泡……

 

 

《梁思成與林徽因》 第五集 慘勝

1941年初,梁家隨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來到長江上遊一個偏遠的小鎮:李莊。不久,林徽因肺病爆發,臥床不起。戰爭仿佛永無盡頭,他們在這裏度過了貧病交加的五年。
戰爭結束了。在費慰梅的安排下,林徽因第一次離開李莊到達重慶,然而醫生警告說,她的生命已不足五年。
後人很難想像,焦土遍地的戰亂時期,恰是一批中國知識分子智慧噴發的歲月。在照顧病中的妻子和一對幼小兒女的同時,梁思成和營造學社其他社員一道在李莊開始撰寫醞釀多年的《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與林徽因》 第六集 榮耀

1946年7月底,結束九年流亡生涯,梁家終於回到北平。此時的林徽因已無力站著和朋友合影。
在梁思成的建議下,戰後的清華大學開辦了建築係。清華建築係燕子銜泥般地創辦起來……作為世界矚目的建築史學家,梁思成重返美國,他是第一位在世界舞台上係統宣講中國建築曆史的中國學者,這一年,還有更多的榮譽在等待著他。
這是梁思成最向往的生活:黑板,講台,田野考察。梁思成將他的全部心血和情感投入到了建築學——他為之獻身的事業,那已經被戰爭蹂躪太久的學術。

《梁思成與林徽因》 第七集 選擇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包括梁思成在內的六十多位新當選的中研院院士選擇留在大陸,擁抱一個嶄新的中國。
梁思成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手術摘去一個腎髒後的林徽因在臥病數年後虛弱地站起來,迫不及待地投身到了火熱的新中國建設中去。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中央政府及軍政機關、以及相應的服務機關、眷屬等開始陸續遷往北平城,各單位急於在城裏城外尋找落腳點,種種情形令梁思成憂慮……
 
 

《梁思成與林徽因》 第八集 古城

在“把首都建設成生產城市”的總綱領指導下,古都北京的很多古建築麵臨去留存廢的抉擇。

梁思成說,“如果世界上藝術精華,沒有客觀價值標準來保護,恐怕十之八九均會被後人在權勢易主之時,或趣味改向之時,毀損無餘。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麵都是大可痛心的。”……
戰爭,內亂,政治運動,將建築師和藝術家的夢想一次次擊得粉碎。為尋回知識的尊嚴、曆史的尊嚴、美的尊嚴,他們付出了何其昂貴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