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親戚
文章來源: 上網散心2016-01-28 09:47:36

小時候最喜歡走親戚啦, 因為那種平等的感覺, 都是客人, 不分長幼. 再有就是父親會在親戚詢問時, 列數我們的成績. 嗬, 原來他什麽都知道, 並非隻有我們的不足. 常去看望的親戚就是外公啦, 全家都出動的話大都是過年的時候.

外公家在市郊, 要換乘兩路公交車, 路上要花個把小時, 對兒時的我那就是很遠的地方了. 記得有次錯過班次, 爸問大家等車還是走路? 姐姐都說走路, 我也不示弱地附和. 走著走著便累了, 又不是需要抱的年齡, 隻有咬牙堅持, 一邊不停地問還有多遠? 爸總是說過了前麵那個房子就快到了. 因沒什麽建築物阻擋, 那房子看著不遠卻總也走不到. 一條筆直的馬路, 兩邊是收完莊稼的農田, 黑黑的土地, 望不到邊. 目極處有樹林若隱若現. 沒了變化的景物作參照, 讓我覺得跨出去的每一步都白走了. 後來通了直達車, 其實也就二十幾分鍾.
 
確實, 過了那個房子, 路邊的房屋開始變得密集起來, 用不了多久我自己就認出路來: 朝右拐, 再朝左拐馬上就進村啦. 一進外公家, 立刻有了貴賓的感覺. 全家老少出迎, 外加左鄰右舍圍觀. 一些我不認識的人居然能喊出我的名字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卻也一下子沒了生分。他們喊著我的名字一邊嘖嘖感歎:哎喲喲,都長這麽大啦,那會兒... 或著:又長高一截,看這小臉,白裏透紅的...
 
趁大人們寒暄的功夫小孩們已混一塊去了。比起在城裏,賓主雙方的禮貌分寸時時提醒著你我是在作客, 剛跟主人家的孩子話多起來卻到了告辭的時間。到了鄉下,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拉起你的手:走,帶你看兔子去。不用預熱,一下就熟了,賓至如歸。看完兔子看牛羊,看小豬小狗。近處看完去遠處,到河邊網魚到地裏挑薺菜。遇到河麵開闊,抓塊瓦片削出去,噌,噌,噌...飛得無影無蹤,但見濺起的水花一個接一個,排成一隊,向遠方一路開放過去,那可是我的最愛. 大家比著誰的花開得多飛得遠.
 
玩是一大樂,吃又是一大樂。年節,家裏什麽吃的都堆得冒尖。有一年外公家辦壽宴,那葵花籽放在高到我夠不著的草屯裏,讓我覺得吃一輩子都吃不完。也是那年,在我們百般央求下,媽媽同意讓我們住幾天再走。那真正是放羊啦。除了白天常玩的花樣,我第一次看了露天電影。忘不了扛著凳子早早地去占位的興奮,忘不了看了正麵看反麵的驚喜,忘不了冷颼颼又熱乎乎的場麵... 晚上睡在又高又大的老式木床上,特有安全感,聽著忽高忽低的帶有回響的大人的說話聲,不一會兒就什麽都不知道了。
 
早飯時,望著海碗裏巨大的年糕塊,想著我若是把它吃完,我明天都不用吃飯了。吃壽酒那天,大客堂裏一批擺四桌,有一桌全是村裏的孩子,吃得那個熱鬧, 大呼小叫, 上一盤菜光一盤, 他們的無拘無束讓我大開眼界. 我們這邊吃吃停停,勸酒敬酒... 讓我聯想到一個成語~裝模作樣。我想,對廚師,孩子們帶給他的成就感最大. 對主人,最賞光的當數這些孩子。他們毫無保留的熱忱最大程度地烘托了辦喜事的氣氛。
 
說起辦喜事,村裏每年都有迎娶送嫁的. 趁著冬閑, 借著過年的喜慶, 那是喜上加喜的時光. 遠遠就能看出哪家正辦喜事. 隻見場院裏熙熙攘攘, 大門上披紅掛彩. 人們喜笑顏開忙忙碌碌. 忽一下, 鞭炮齊鳴, 送親的隊伍在吉時準點到達, 浩浩蕩蕩. 五彩的被褥紮著紅綢摞得老高老高, 各種箱子器皿看得你眼花繚亂. 重點當然是新娘子啦, 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大家議論著讚歎著比較著, 不一會兒, 她的來龍去脈就被披露了七七八八. 借此, 也算是了解了一下新來的村民吧. 主人家見著孩子格外熱情, 瓜子糖果大把地往你口袋裏放. 我一推辭, 人不由分說逮住你不放, 一邊塞一邊有了責怪的意味: 客氣啥? 不作興的. 好象我做了錯事一樣. 要碰到沾點親的人家, 我還能去新房湊熱鬧. 發現他們比城裏有更多的講究. 到處紅彤彤。許多日常吃的東西被染紅了刻意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等著新人來發現。每一樣都有它獨特的吉利希冀的寓意。有資格布置和照看新房的往往是那已有一兒半女的俊俏媳婦. 當她自得地把這些秘密揭示給我看的時候,一對新人的美好未來化成了看得見的一個個畫麵,展現在我麵前。
 
這種喜慶的氣氛是連成片的。村外縱橫交錯的河道上,滿載嫁妝的船隻三三兩兩,駛向不同的村落,那裏一定也有和我一般大的小孩追逐著鞭炮聲,滿村跑動... 
 
跟城裏按部就班波瀾不起的生活比,鄉下的生活處處透著動感。且不說那小貓小狗雞鴨牛羊製造的動靜,光是那一口燒飯的大灶,它就襯托了多少生活的紅紅火火。每次到外公家,去灶前燒把火,感受一下爐火的灼熱,那是必須的。不過我的最高技藝也隻限於保持爐火不滅,一直也沒學會怎麽把握好最佳火候。那可是生活的一大技巧。
 
印象深刻的還有那大柿子樹,生產隊放外公家壓麵條的大機器... 還有深吸一口氣便能聞到的泥土香,清晨薄霧未散時,濕濕的空氣中彌漫著的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