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十億美元的代碼
文章來源: 何必在意2022-10-27 16:54:41

在1990年代的柏林,一群年輕的黑客和藝術學生們創立了ART+COM 合作組織,在計算機編程和數字藝術的前沿發揮作用。他們於1991年開發了一種行星瀏覽器後,在1993年從德國電信獲得資金後,用以啟動Terravision的開發。碼農Juri和藝術家Carsten日以繼夜終於把項目完成並帶往京都展示,隨後他們去了矽穀遇見了另一位主人公Brian。  三位誌同道合,無所不談,相見甚歡,然而也因此埋下了今後和穀歌之間的一係列糾紛。

上述是我最近在網飛上看的一個連續劇,以為純屬虛構,卻料不到劇本是基於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而又那麽巧,我的一個朋友竟然和碼農Juri在現實中的原型A共事。我怎麽能錯過八卦的機會,發揮我包打聽的強項,把他知道的內部消息一點一點地給挖了出來。

我最關心的當然是這部連續劇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部分。想不到居然相當多。劇中的Juri是原型A和他的同事P的組合。他們在1990年代開發了Terravision,他們相信這是Google Earth的基本代碼。在針對穀歌的實際法庭案件中,一位獨立顧問被任命做技術鑒別來確認Google Earth的代碼與他們的Terravision代碼是否相同( 因為當事人都不允許查看代碼 )。雖然每一行都不完全相同,但代碼中的相似之處是不可思議的。

A在1980年代搬到柏林學習時遇到P,他們興趣相同很快成了好朋友,一起派對,一起專研計算機,並一起參加計算機藝術展。幸運的是當時德國電信正在提供研究資助,他們最終得到了一個巨大的服務器,一個所謂的Onyx Reality Engine。當時可能價值50萬德國馬克。他們熱衷在上麵編程。作為對其圖形功能的測試,A編寫了地球的表現形式。從那時起,他們不斷修補並進一步開發它。當時他們認為這是一門藝術,從沒想過如何把作品轉換成一個賺錢或具有商用價值的項目。

出乎他們預料的是,在他們將模型展示給讚助他們的德國電信時,演示如何可以在地球模型上點擊,而可以放大看到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後,反響非常的熱烈,每個人都被他們的模型驚豔到了。從此他們一發不可收拾,在世界各地做了八十多場演示,好評如潮,其中包括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戈爾。

在劇中,他們在矽穀遇到了Brian,現實中,他們曾經和一家名為Silicon Graphics公司的軟件首席開發人打過交道,並詳細演示了他們的Terravision項目,並毫無保留地分享了部分代碼編寫的程式和邏輯。想不到現實中的Brian以相似的項目創辦了一家新公司,並被穀歌收購,而這個“Brian”目前還在穀歌就職。在2004年,Google Earth橫空而降,當然引起了A和P的注意,他們聯係了“Brian”,本以為他們可以用在1996年美國批準的專利來授權或出售代碼,並計劃和穀歌合作繼續開發,然而談判無果而終,而所有和“Brian”以及穀歌的接觸都中斷了。

不難想象如果A和P能贏得官司的話,他們的代碼價值真的可以以億作為單位的,但是現實是穀歌是巨無霸,A和P心裏很清楚打這個官司就是意味著往河裏砸錢,而且他們花了好多年才找到願意為他們案件提供資金的法律代表,不過在現實中他們並沒有像劇中那樣起訴穀歌。還好A和P開發Terravision時純粹是發自對項目的興趣和熱愛。朋友告訴我他們目前還是在做他們熱衷的碼農工作,開發新一代的數字地圖。A還搞笑地說如果他真的得到十億美金的話,他會不知所措,想不出拿這些錢幹嘛用。

聽了朋友告訴我的幕後消息,很是感歎,一方麵為A和P感到不值,幸苦研發出來的項目就被別人給發揚光大了,好像沒他倆什麽事,但是另一方麵也會覺得如果他倆一開始就以商業價值為目標的話,他們是不是還會有那股熱情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也想盡辦法把項目給繼續下去,而且如果項目被其他公司而不是穀歌擁有的話,能不能會讓世界上那麽多的用戶受益。不過,不管怎樣我還是很為他倆沒法得到十億美金就算一億也好感到惋惜。

劇透到這裏,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