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枕頭再上一層樓
文章來源: 有緣有你2017-11-06 13:56:48

 

 

寶寶的詩畫世界 係列(2)

 

抱著枕頭再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

作者:(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

 

    一天,媽媽教寶寶古詩。這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非常著名的《登鸛雀樓》。這首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媽媽特別將“白日”和“黃河”這兩組名詞,以及“依”和“入”這兩個動詞作對比。“白日”在這裏是比喻太陽就要落山了,失去光輝的太陽此刻仿佛顯得暗淡。“依”這個字用得很巧,描繪出落日依傍著連綿群山的美麗畫卷。“盡”表現出此時的太陽慢慢沉落下去,漸漸消失在視野中的狀態。詩人先是描寫遠景,然後由遠及近的看到流經鸛雀樓下的黃河水。黃河之水奔騰滾滾而來,詩人目送黃河水奔向遠方,想像著黃河水最終流歸大海。詩人的第一句寫的是短暫的夕陽西下,而第二句則描寫的是相對永恒的水流的運動。一靜一動之中充滿的壯麗的唯美與活潑的動感。

    這首詩的後兩句寫的是詩人的感想。“欲”是指想要的意思。媽媽告訴寶寶,“窮”在這首詩裏不能按字麵的意思來理解,這裏不是指貧窮的意思,而是指盡,達到極點的意思。“千裏目”是表達眼界開闊的意思。最後一句的“更”在這裏是表明再的意思。

    詩的第三句“欲窮千裏目”,表達詩人的一種無止境探索的願望,他有著想看得更遠的渴望。最後一句“更上一層樓”,點出重點,要想看得更遠,則必須更上高的一層樓。這裏的“欲窮”和“更上”都含有希望和憧憬的意思。“一層樓”在這裏不僅僅是指現實生活中的一層樓,而是虛數。

    詩人受到大自然的震撼而作的千古絕唱,使他名垂千古,也使鸛雀樓名揚天下。這首詩寓理於景中,詩中蘊含著樸素而深刻的人生哲學。詩人借這首詩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實在是一首值得傳頌的詩。媽媽告訴寶寶,人生的學習也像登高望遠一樣,可以無止境地更上一層樓。

    其實這首詩在寶寶兩歲多的時候媽媽曾經教過寶寶。聰明可愛的寶寶不僅聽明白了意思,還抱來他的小枕頭。寶寶把小枕頭放到大被子上,說:“媽媽,我要抱著枕頭再上一層樓”。當媽媽把寶寶兒時的趣事告訴寶寶的時候,寶寶也跑去抱來他的小枕頭,寶寶哈哈地笑著說:“媽媽,我還要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淩,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製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⑴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蒲州府誌》記載:“(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

 

    祝大家新周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