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浪中的破船-家族故事(二)
文章來源: 七色花瓣2016-01-19 07:30:00

 

 

 

如果說人生就象搭車旅行,那麽持家有如駕船遠航。遺憾的是,我爺爺奶奶擁有一艘滿目瘡痍的破船。這一路數度擱淺,好多次幾近傾覆。淒風苦雨之中,不知道該向何處;一片茫然之際,不曉得哪裏是港灣。但是無論多難多苦都得撐下去,因為船上有爸爸和姑姑。

 

陶公山村沒有耕地,老家人除了少數在湖上捕魚,大多去外麵找活路。由小康之家而陷入困頓,是我們家族到了爺爺這一輩的境況。

 

爺爺體質瘦弱,雖然有文化卻沒有什麽能力,隻能去外麵打工。奶奶原先在鄰村的娘家種地,嫁給爺爺之後一起出走異鄉,去上海的毛線廠紡紗。爸爸最初的記憶不是在父母身邊,而是與外婆家的一條牛為伴。鄰家有一個小女孩,那是他的親妹妹。

 

八一三淞滬會戰,上海呆不下去了,爺爺奶奶便回到故鄉。他們接回兒子,領回女兒,一家四口去了舟山。舟山群島漁業資源雖然豐富,但是經濟落後,溫飽難以維持。爸爸最愛吃帶魚,無論是鮮的鹹的,無論是煎還是蒸,他怎麽都吃不膩。然而每當談起在舟山喝帶魚稀飯的日子,回憶碗裏隻見帶魚不見米的生活,他竟會歎息。

 

如此捱過了一些日子,爺爺去給做漁業運輸的同鄉當帳房,奶奶便帶著兒女回到故鄉。爸爸樂意繼續為外婆家照看牛,給地頭勞動的外公舅舅們送午飯。姑姑也會和村裏的一些女孩一起,做一些雜碎的零工,為漁民整理釣具。

 

在爸爸的記憶裏,爺爺常常一出去就是好幾個月,直到某一天突然推門而入。爺爺收入不穩定,有時候隻能帶回一壇鹹魚給家人。這個家庭就像風雨中飄搖的小船,隨時可能沉沒。

 

終於,他們看到了希望:首先是南下的部隊在寧波招聘文化幹事,姑姑去當了兵。然後爸爸又靠人民助學金讀完高中,考上了浙江大學數學係。再後來,爺爺在舟山漁業運輸公司做會計和工會工作,一直幹到退休。奶奶的後半輩子則幫姑姑一家煮飯洗衣,把三個外孫撫養成人。

 

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讓小船安全靠港。這一路淒風苦雨卻沒有迷失方向,生活貧寒卻沒有在品德上出軌。在那漫漫長夜中,他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自暴自棄;在希望來臨時,他們全力以赴,以頑強的毅力向目標奔進。姑姑當年創下“全鄉唯一參軍者”記錄,是她的榮耀,也是爺爺奶奶的榮耀。而爸爸後來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更是爺爺奶奶以苦難的代價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