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 請吃羊肉麵飲菊花酒品花糕
文章來源: 江南雨巷2015-10-21 17:56:11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祝大家站的高,望的遠,心胸開闊,笑口常開,步步高!

今天是中國農曆9月9日,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也是敬老愛老的老人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這個節日對我更重要的意義是,農曆9月9日是我老爸的生日,我從夏天就開始算著日子,給老爸祝壽。祝老爸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要不是老爸的生日,我也不會對重陽節做個詳細研究。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的來曆可追溯到戰國時代,“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過節時,人們除了登高、插茱萸,還要開展各種敬老活動。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正式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敬老節”、“老人節”。

咱們現代人過重陽節是不放假的,可是這個節日在宋朝卻屬於法定假期。重陽節登高,是古來就有的習俗。

以大唐長安為例,每年重陽節,必有成千上萬的市民頭插茱萸,爬到樂遊原上登高望遠。樂遊原是長安城外的一片高地,位於大雁塔東北,爬上去一瞧,半個長安都在腳下。

可 是宋朝人重陽登高就沒這麽便利了。南宋首都是杭州,杭州市民還有鳳凰山可登;北宋首都是開封,開封位於黃河衝積扇平原,一馬平川,到了重陽節,隻好爬到城 樓上登高了。當然,開封人多(宋徽宗即位時達到一千多萬人),城樓上站不下,即使站得下也不讓隨便登,於是士大夫們過重陽時競相去豪富之家做客——豪富之 家多建高樓,喝完大酒去樓上玩耍,登高問題迎刃而解。如蘇東坡在開封當京官時,年年重陽都去駙馬王詵家聚會,因為王詵在城郊建了別墅,不僅廣種菊花,還有 高台重樓,適合飲酒賞菊,登高望遠。

秋風徐徐,重陽九九,蒸上九重的重陽花榚,備好香醇的菊酒,與你分享重陽三寶。重陽節飲菊花酒、吃羊肉麵、吃花糕是重陽節的三大飲食習俗。

菊花酒

重陽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義在裏麵,比較吉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這個重陽花糕,美麗的菲兒一定做的出來

羊肉麵

“羊”與“陽”同音,要吃白麵。羊肉性溫,特別是冬季天冷時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牛肉

全國各地重陽節也有吃牛肉的習俗。作為溫性食品老年人在秋季食用正當時。營養師告訴大家,新鮮的牛羊肉為溫性食品,在秋季食用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滿足人們“貼秋膘”過寒冬的願望。喝一碗羊肉麵牛肉麵,什麽嚴寒就不怕了。所以一到秋天來臨時,老爸就囑付多吃牛羊肉

 

關於於重陽節老人節敬老的傳說: 相傳,維紡縣令鄭板橋離任時,百姓們自發相送。一程又一程,到了分別時刻,有人請鄭板橋留下幾句話。那時交通很不方便,不象現在,在濰坊上了飛機,眯上一小覺,廣州到了。那時富有的才能雇輛馬車,而鄭板橋兩袖清風,沒有銀子,隻能靠兩條腿步行,一別之後,相見的機會大概沒有了。鄭板橋想了想說:“愛老如愛子。” 就是說對待老人應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人們都覺得這句話匪夷所思,但還是把這句話原封不動地帶回,也在一代代的流傳中漸漸悟出裏麵的真諦。

 

在困難時期,眾人圍著一個賣西瓜的,這個說買給兒子吃,那個說買給女兒吃,有一個說:“我老婆婆病了,給老婆婆買一個。”賣西瓜的一聽,當取拿起一個西瓜,說:“我賣了這麽長時間的瓜,你是第一個買給老人的。這個瓜,不要錢,送你了。”

 

 

古人喜歡以重陽做詩,欣賞欣賞這些名家名詩。毛主席的政治功過不評論,他寫的詩還是氣勢磅礴的。

 

 

采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醉花蔭

 

(宋)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於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禦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咱爸咱媽》中的一句歌詞唱的好:切莫忘誰將你養大誰將你生!

 

有人說:人的一生,最值得讚美的時代,便是老年時代。孔子說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關注老人,不隻在重陽。就象鄭板橋說的,“愛老如愛子” !

 

出國以來,跟父母聚少離多,看到這個視頻會淚濕。這首筷子兄弟《父親》的歌不知感動了多少天下兒女,尤其是我們這些身在海外不能在父母身邊培伴父母變老的孩子,希望你聽了不要淚奔。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
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鬆的樣子
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濕眼底
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風捎去安康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想讓你再變老啦
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麽
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
謝謝你做的一切,雙手撐起我們的家
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
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
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我自問自答希望別人能夠到。。。。

 

老爸寫的字。老爸的字是我們的寶。

 

 

祝大家重陽節快樂!祝天下老人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