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玉之油
文章來源: 艾麗思筆記2009-08-12 09:02:12

本來想了好幾個驚悚的題目,足可向標題黨們示威一下子的,可還是換了一個平實點兒的,既然說別人煽情,自己就要學著內斂。

白玉所指的範疇很廣,分類很細,不停嘴地說一年也說不完。我們熟悉的和田玉,廣義地說也分三類:山料,也就是原生的玉石礦藏;山流水,指山麓堆積型玉礦,是山料被水流衝到山下的;子玉,或叫籽玉,是衝擊型的玉礦了,在河床裏多年被流水衝擊而成,玉質是最好的。

山流水的料我見過的不多,自己也沒收過,隻能從理論上說,它比山料的質地油潤一些。

前兩年在北京淘過一塊,羊肉胡同開出的證書是“和田玉”,當然玩玉的人都知道,現在和田玉的證書基本是無用的,隻要有透閃石含量基本都可以出“和田玉”證書,所以差不多可以說沒有參考價值。

那塊玉最初我覺得是山料的,但現在越來越覺得是俄料,當作標本來看還是有意義的。其實俄料中也有籽,達到羊脂級別的也有,但是太少,而且據手裏有東西的玉友說,跟和田的籽總是不能比,沒辦法。

這東西怎麽說呢,說穿了就是一些已經曆經千百年的業內和玩家的界定,不能自己胡亂下定義,不能隨口亂說的概念。

比方說珠寶界的“鴿血紅”紅寶石,在下定義的時候,有最嚴格的規範,一定要緬甸抹穀礦的出身,那裏的紅寶石晶體有“糖漿”特征包裹體和無色晶體包裹體。一定要通過最精密的儀器經過顏色分類鑒定後,達到“鴿血紅”的,才能被掛上這個標牌。順便說一下,那個地區有一種鴿子的血顏色非常濃豔,而“鴿血紅”寶石在暗底時打射燈來看,它的紅就如燃燒的一團火。

類似的例子還有藍寶石中的“矢車菊藍”,世界上隻有不多的幾家權威鑒定機構有能力鑒定“矢車菊藍寶石”,目前我們國內還沒有這種技術。

走題說到這些,我是想說清一個道理,即很多東西是不以我們的感覺為轉移的,看寶,淘寶,首先靠的不是金錢,也不是人脈,而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經常有寶石玩家和收藏家們討論甚至爭論關於珠寶的鑒定規則,有些人喜歡實踐和眼力經驗,有些人堅持要通過行業內的科學鑒定來看結果。

我傾向於相信科學鑒定,尤其是在珠寶業內已經有很成熟的鑒別規範的時候,比如對紅,藍寶石的級別標準,事實勝於雄辯,沒有這個標準,誰都可以忽悠了,“頂級”,“極品”滿天飛,吃虧上當的是淘寶人。

有人會問為什麽我前麵說和田玉的證書沒有參考價值呢,那也是國家鑒定機構呢。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眾所周知,寶石的鑒定在全世界也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多少人的心血所凝聚,多少年的科學實踐積累,才走到今天,大大小小的玩家收藏家們終於有了可以判斷的標準。

就象現在我們買鑽石的時候,都知道要根據4C來判斷一顆鑽石的好壞,即使身邊沒有行家,自己隻要對照那顆鑽石的GIA證書,就可以放心購買了。再說行家懂的是什麽呢,行家懂的也是GIA等大證書上的那些知識,真正的行家會告訴你在手裏的錢還不夠買卡地亞鴿子蛋的時候,如何買到性價比最好的那顆鑽石。

現在大家總是說翡翠的水深啊,白玉的水深啊,意思就是如今還沒有一個可以行之有效的規範標準。國內現在的玉石鑒定,可以達到的水平,是能夠鑒定出是否天然翡翠還是經過處理的B貨C貨,是翡翠還是瑪瑙,是岫玉還是獨山玉,是水沫子還是水晶,等等。

玩玉的人,特別是玩白玉的,目前基本還是憑經驗,有些老玩家實在是很厲害,我對這些前輩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是,老玩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誰也不敢說自己從沒看錯過東西,真正的行家絕對不會說大話,說全乎話,說天花亂墜的話。

喜歡說這些話的,其實隻是忽悠家,靠聳人聽聞過日子,跟標題黨有一拚。

今年五月我收了兩塊小籽玉,一塊是原籽的金包銀,造型很好的天然掛墜,另一塊是淘的籽,請雕刻師傅雕的祥雲平安鎖。

金包銀我還沒有認真盤,隻是想起來就摸摸,現在它基本保持著當初的光滑感,但還沒有油潤感。一般金包銀的籽都是玩灑金皮,白肉的部分經常不夠白不夠緊密,不過我淘的這顆倒是還行,白肉部分也達到一級白了。

灑金皮的料玩到最後是皮色越來越鮮豔奪目,這個特點我在平安鎖那顆籽上已經深有體會。

當初看到這塊料的時候,隻有一部分淡淡的金皮,我甚至都沒太在意,以為雕刻之後說不定皮色就沒了呢,可沒想到成品出來後在鎖的肩膀上還留了一片色,鎖邊還有一小塊毛孔。

它萬裏迢迢地飛到我手裏時,打開包裝的盒子,我甚至有點失望,覺得沒有想象中的一級白,有點閃灰了。第一時間跟雕刻師傅嚷嚷,他說“你先盤盤看吧,這塊料能出這樣的鎖,已經是你走運了呢,你一直說要超級胖的鎖,如果要往白裏做,往羊脂裏做,超級變態的白,哈哈,就出不了這麽胖的。”

嗯,也是啊,是我讓師傅往胖墩兒鎖的方向做的,那就盤盤看。

使勁盤了三天,沒什麽動靜,我又急了,怎麽不油呢,怎麽沒有傳說中的油潤感呢?

又跑去跟師傅咆哮,“油呢?油呢?我怎麽盤不出籽的油啊?”

要說這師傅真是好脾氣,如果換了那誰,一定會說:“你等著油下鍋炒菜啊?”

師傅說:“才三天,也太急了點兒吧,那麽硬的東西!”

好吧,我的一根筋性子也上來了,不住手地盤,天天盤,哼哼,我還就不信了,要是還不出油啊......說明我吃藥了。

又過了幾天,我半躺在床上看書,手裏摸著鎖。忽然,它油了!真的是忽然,一點兒心理準備都沒有,手上就有了油潤感。

大喜過望,接著盤......一開始的兩,三個星期,它在白天依然很矜持的,跟偶爾掀起門簾露個小臉兒的唐老鴨似的,對我愛答不理的。可是一到晚上,它就開始又油油的。

茄~~~比矜持我雖然不行,比耐心它可不如我,它不就像個羞答答的新娘子嗎,我偏要讓它出了洞房進了廳堂。

結果呢,小胖鎖沒有禁得住我的蘑菇,一個月後,它徹底投降了,大大方方地向我展示了它的真容,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油油潤潤的,現在三個月過去了,隻要我一摸它,它就油潤得如同剛剝了皮的,要融化了一般的煮雞蛋。

更令我驚喜的是它居然比剛來時白了好多,怎麽看也是一級白了,肩上的金皮也明顯比以前鮮豔。我還搞不清它在我的盤功下變白的原因,這就是是籽玉的脫白嗎,希望是,但不能肯定中。

仔細回顧了這幾個月胖鎖的變化,發現了自己的誤區。

特別要反省的,是我也被玉友們關於籽玉的描述給忽悠了。比方說,大家都說什麽他們的籽“細膩油潤”,“摸摸就出油”,這些說法都是不能想當然的。

我還收過一個小籽佛,轉手給我的玉友說“很油很油”,“是個小油膏”,我曾經見過這個小籽佛從雕刻完成到被玉友盤過半年的圖片對比,的確是潤澤了好多。但是當小佛到我這裏後,發現它既沒有我的青花小籽鐲油,更沒有胖鎖油,雖然它的油潤度已經相當的高了。

在這一點上,不能用“大家的標準不一樣”來解釋。好東西的標準不是任人唯親的,而是經過歲月和經驗來約定俗成的,即使玉這東西各方麵現在還沒有規範得很精確,但玉質猶在,油就是油,不油就是不油,不夠油就是不夠油。

軟玉一定要上手,才能最終體會軟玉的油潤究竟是一個什麽概念,最好是把各級色和玉質的都多上手,慢慢體會,才能漸漸懂得什麽是好東西。

一級半白的,一級白的,脂白的,閃青的,閃灰的,糯的,澀的,潤的......可以說不怕不比啊,一比則高下立分。

也有人會說玉還比什麽高低啊,自己喜歡就好,黃金有價玉無價。

嘿嘿,這種話,隻能自己跟自己說,自己安慰自己,拿出去跟別人說,尤其是商家跟買家說這種話,不是不懂行,就是別有用心。

從哲學的角度,可以說世上萬物都是好的,哈哈,怎麽說起來那麽象某才子最愛說的“亦是好的”呢,無原則地混淆,無非是為他自己找轍而已,對於最後看透他的人,這個說法就是個笑話。

世上萬物,有美,有醜,有好,有壞,有上品,有低質,有高尚,有普通,有純潔,有醜惡......難道不是世界的真相麽?認識和麵對這個真相,難道不好麽?

黃金有價,自從黃金成為硬通貨,它的價格就是有市場規範的,所以在黃金買賣中很少出現糾紛。

玉無價,從來就不是指是塊玉就無價,商家眼中的高貨和普貨,玩家眼裏的老坑玻璃種和磚頭料,相差何止萬千。

“自己喜歡就好”,說的是心意,假如我喜歡某塊對我有深遠意義的石頭,即使它本身不值一毛錢,在我心裏也是十分珍貴,這隻是對於個人的感受而言。但如果我對其他人堅稱,我這塊石頭就是頂級上等的美玉,那就是在開玩笑了,石頭有知,也會不安。

“喜歡就好,喜歡就值”,還有一個意思是安慰,當某個玉友不小心吃藥了,買錯了東西,買貴了東西,玉友們會這麽安慰一下,因為誰都難免吃藥,這在玩家們當中是很常見的現象。

最可鄙視的是有些商家用“黃金有價玉無價”來忽悠喜歡玉又不懂玉的初玩家,這些人想的不過是怎麽用高價把劣品賣出去。

目前珠寶和玉器收藏界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利用知識和信息的不對稱來牟取暴利。可是我們作為消費者,作為玩家,怎麽辦呢?當然不能依靠商家的巧舌如簧,偶爾吃藥還撐得住,老吃藥錢包和小心靈都太受刺激啊。

所以,首先要找真正信得過的商家,那些信譽是一點一滴靠實打實做出來的商家,另外,如果商家沒有提供證書,東西到手後一定要自己去國家級鑒定機構做鑒定,比如翡翠就要至少鑒定出是否是A貨。

不斷加強自己的珠寶玉器知識是更重要的事情,自己心裏明白,才不容易被人蒙。

說了半天,回頭再說到籽玉的油,世上真的有“一摸就出油”,“不盤就油”的籽,真的有,但是絕對沒有咱們聽到的那麽多。

所以,籽玉之油,也是一個可以看大世界的小窗口。


下麵發幾張圖看著玩吧~~~



----------------小籽佛,一級半白。






-----------平安鎖和金包銀


------------靈瞳,我的青花小籽鐲



----------晴雲,我的小翡翠鐲


----------綠底再看色


---------戴在右手腕了,哈哈,拍照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