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說幾句,西說幾句
文章來源: 艾麗思筆記2008-08-21 06:06:14

好好想了一下關於“主流媒體”的現象。 

我一直覺得有兩種“主流媒體”,一種是民間的,主要是發表在網絡上的自由見解,另一種是政府發出的以及被政府所控製的聲音。 

劉翔退賽,一石激起千層浪,我看到的民間聲音比較繁雜,有支持理解的,也有謾罵甚至說到站著死跪著亡什麽的。這兩種看法好像彼此不相上下,目前還難以看出哪一方有壓倒性多數來。 

政府的聲音對此事傾向於支持理解,我個人覺得還是應該的,否則更說不過去。以前吹捧劉翔本來也是政府和民間齊齊上陣,多少還是源於我們喜歡造神的傳統。 

我想,民間的聲音不妨廣大,任何意見都可以發出來,正的,反的,哪怕很偏激都挺好。 

政府的聲音,自有它的許多限製,我當然也最希望出了什麽事情之後,不是咱們在各自揣測,而是透明度公開,讓大家看到事實,才是最好的辦法。 

不過我覺得seaborn說得對,在不甚了解內情的時候,不妨寬厚一些,或者我的意思是更耐心些,多給些餘地還是比較好。 

在任何領域奮鬥的人,誰也不希望看到的一種現象是,今天你成功了,爭光了,你被歌頌為英雄,明天你忽然失敗了,不行了,一下子就被罵為狗熊。 

即使是在一個“成王敗寇”的傳統下,事實依然是“勝敗乃兵家常事”。接受這個現象,其實就是接受一個正常的生活方式。 

奇怪的不是沒有批評,而是沒有正常的批評。 

而正常的批評,首先要經過一條正常的了解事實真相的通道。 

這就是我很理解網友陳中淺所說的,“始終不能輕易相信”的感覺。賽場到底發生了什麽,我們的確都看到了表麵,但總覺得在賽場下麵,還發生著一些我們沒有看到的事情。 

信任,已經是一個艱難的話題。 

幾乎所有的猜測都是源於我們被搞糊塗了,感覺在某些地方說不通,有漏洞,有些人的憤怒就這個原因。 

我想先說一點的是,劉翔退賽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無論是新傷舊傷,他就是受傷了,而這個傷使他無法參賽。 

事情就是這麽簡單,不簡單的隻是他,還有他身後的體委,田聯,領導等等,怎麽看待處理這件事。 

為什麽要把一件體育運動中極其常見的事情,弄得如此複雜呢? 

問題是真的按照體育標準來做的話,比如受傷了----感覺不行了----跑不動了----退出比賽了,我們就真的都能接受了? 

很難說,真的很難說啊。 

信任,是關乎彼此的,從這個角度講,廣大觀眾也沒有被信任。 

我們想過為什麽不被別人信任嗎? 

雖然不想把話題扯遠了,但這種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結果,還是出於我們首先沒有把體育比賽本身還原到它本應所在的位置。 

如果回到大家關於開幕式上兩個小女孩的“合作”話題,我們其實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劉翔幾乎承載了一個國家的體育榮譽,為什麽他的壓力如此巨大,也許巨大到象某些人猜測的那樣,他明知自己不能跑了,還必須進場試試。 

假設他在賽場的表現真是一場秀的話,我相信是被逼迫的,沒有比這種感覺更糟糕的了。 

還有一個現象也很有趣,當外國媒體猜測或者批評我們的某些事情時,幾乎一致口徑都是反駁,無外乎是讓他們不要無事生非,不許惡意誹謗,請他們專注體育比賽本身,不要把北京奧運的某件事上綱上線到政治問題...... 

有道理呀,那我們自己為什麽不同樣這麽做呢? 

成功的結果大概隻有一個,但失敗的原因有很多。 

也許因為沒有足夠的天時地利,也許自己準備不夠充分,也許傷病太嚴重,也許勇氣力量欠缺...... 

如果能通過劉翔的退賽,對於我們所固有的關於成功和失敗,希望和失望,體育和政治等等觀念多少反省一下,那還是有意義的。 

我看體育比賽,最佩服的還不是運動員們的實力,而是他們超強的心理承受力。這種能力多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培養出來的,而是經過無數的刺激和考驗的結果。 

這本事人人都需要,我們每天都麵臨各種大大小小的刺激和考驗,如何看待自己和別人的成功和失敗,真是終身的學問。 

體育能告訴我們很多東西,它的精彩性和殘酷性,也是人生的一個縮影。

現在我最希望的未來,是把體育所有的歸於體育。 

我會失望嗎?

失望就失望吧,有的夢想還是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