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哲學,特好玩!(六)
文章來源: 艾麗思筆記2006-11-29 05:59:21


今天接著說吧。

雷鳥昨天的留言精煉確切,這家夥沒白在山上麵朝大海啊,我覺得很欣慰。

於是今天就從心靈的自由開始說起了。

一般來說,凡是談到心靈的自由,都會有一種放飛的狀態,盡管不是象小阿裏那樣騎著掃帚的超低空飛行,但的確是一個升華的姿態。我是說“姿態”,離真正的升華還隔著萬裏之遙呢。

我們往往傾倒於自身的這個姿態,忽略了自己還沒有真的飛起來。這時,我們的自由不是獨立的。

獨立的前提是個人,而個人永遠是孤獨的存在,不能有任何名義的依附。

在麥克安迪的童話《說不完的故事》裏,有一個小島,島民都沒有自己的名字,也不懂得什麽是“我”,他們隻會說“我們”。當某個人被怪鳥抓走,他們也毫無悲哀,因為個人是沒有意義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時被其他人所取代,他們視為理所當然。

這個情節出現在小男孩培斯提安尋找和實現願望的旅程當中,在沒有上島之前他渴望自己被某個團體所接受,成為其中的一員,哪怕是微不足道,他不願意是個孤獨的人。

當他真的被滿足了這個願望,他卻發現,島民的和諧果然是從表到裏的統一,他們的一致來源於沒有自我。這個滿足感終於成了培斯提安的匱乏,他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渴望是找到自己,因為真實的自己而被愛和接受,而不是因為自己與別人相同。

每個社會裏都有邊緣人,也有人稱呼他們為“另類”或者“異類”,在我的理解裏,這是一些徘徊在各種主流團體之外的人,其中有些是不被接受,還有些是不肯加入。

主流覺得另類事事兒的特矯情,另類覺得主流無聊得幹脆死了算了,雙方相互看不起,各有偏見,都忙不迭地撇清。

我想無論如何,另類和主流的一大區別,是主流對團體的認可,而另類標榜特立獨行。不過當另類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幫派了,這是很搞笑的事情。

電影《心靈捕手》中的WILL和SEAN也有邊緣人的影子,他們都不大合群,也同時為此而煩惱。對了,我認為真正的邊緣人,是不會有這樣的煩惱的。

編劇給WILL取的這個名字是有意味的,這名字看上去很有進攻性,主動,進取,表達出某些強烈的願望,而他可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一個人的親密寫道,“對人的心靈來說,有兩種自由,一種就是封閉的自由,將自己交托給某種絕對的東西,而否絕任何外在侵入心靈與情感的事物,讓心靈不再混亂與矛盾。而另一種是開放式的自由,人有勇氣麵對矛盾,複雜與混沌,采取一種科學,理性的現實主義態度(象道家列子所說的愚公移山一樣),通過一代一代人的思考,試錯與證偽,不斷地積累與進步。”

這一段我始終沒太明白。WILL在遇到SEAN之前,他的心應該是封閉的,嚴密得連愛他的女孩也打不開。然而這顆心分外矛盾,越封閉就越混亂不堪。等他和SEAN在理智和情感上短兵相接後,他逐漸開放了自己,明白自己依然有力量去麵對人生的困境。SEAN沒有幫他解決什麽很實際的問題,但給他指出了一個方向。

有趣的是,我恰恰覺得SEAN所使用的方法是很浪漫的,我找不到那個“科學,理性的現實主義態度。”這是怎麽回事兒呢?

於是我回頭去想關於親密,自由和信任的關係,究竟誰是誰的基礎,還是因人各異。

SEAN一開始就給了WILL思考的自由,我是說,他告訴WILL,你的思考並沒有底線,你也不必關心別人是否理解或者接受你的思考,有了這個自由,你才能想出你希望想的東西。

這是SEAN最棒的地方,也是一下子就打動了WILL的地方。因為鼓勵別人思考的人並不少,但很遺憾,大多數同時還會告訴你,你要如何思考才是對的。

這個巨大的自由,使WILL覺得SEAN是真正可以信賴的人。正是通過這個自由,WILL找到了原初的自我,他發現自己依然擁有一顆純淨的內心。

薩特在他的《存在主義就是人文主義》中說:“我們說存在先於本質是什麽意思呢?我們意指人首先存在著,在這世界上遭受各種波折,而後界定他自己。”

所以SEAN提醒WILL,你目前的存在是必然的,無可羞愧的,沒有如此的存在你就不能反思並成就你自己。換句話說,你可以不喜歡這種存在,你可以不滿意,但你必須認可它的意義,因為沒有任何人,能夠從另一個存在重新開始,因為這個存在就是你最寶貴的自我,這是一切的起點和出發。

其他教授和心理學家的失敗就在於,他們總是告訴WILL,你不該這樣,你不是這樣,你要是個什麽樣子。

信任從來都不是盲目的,而親密也許會。親密有可能遊蕩於任何階段和角落,它有自生自滅的能力。信任要困難得多,它需要觀察,體會,思索,考驗等等積累。可是,信任和親密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坍塌得很快,弄不好在頃刻間就土崩瓦解。

真變成這樣的結果也沒辦法,你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你有了再次選擇的可能,如果在崩潰之後,還能殘留下自己。

你將如何選擇?





.............誰是我們的飛毯,可以送我們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