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哲學,特好玩!(四)
文章來源: 艾麗思筆記2006-11-20 08:38:48


昨天二仙大清早給我打電話,我睡眼朦朧地聽她在上海大呼小叫,沒聽明白她在說什麽。


“你幹嗎呀,怎麽這麽高興?”

“我又去相親了,又沒相成!”

沒相成還這麽美滋滋的?我也笑起來,行,看來她是已經緩過勁來了。

她這陣子一直在瘋狂相親,每周見上一個帥哥,不帥哥,自以為的帥哥,其結果都好像她看了一場小品演出,樂得跟我說話開始語無倫次。

“相親比相愛有意思多了,”她一本正經地說,“主要是沒有壓力,你可以享受這個盡情選擇的過程,放棄也很輕鬆。我的意思是,選擇的時候是快樂的,因為你知道自己沒有失去什麽。”

我接著跟她東聊西侃,然而心裏開始靜下來。

我記起清靜蓮花說的話了,她說:“選擇一定意味著喪失”,因為有了甲就沒有乙了。

假若抬杠地說,當那個乙不是自己想要的時候呢?選擇是否也意味著解脫?當選擇指向其中的一條道路,是否其他的道路同時關閉?

我不知道多少人曾經有過在荒野中行走的經曆,當我站在起點,準備登程的時候,眼前是一片開闊,似乎每條路都走得通,但其實不是的,它們隻是看上去通暢。我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也許是別人曾走過的,有明顯的腳印,也許是沒人踏過的,雜草叢生。

當我開始走的時候,其他的道路依然是敞開的,這會使我興奮。不是我隨時可以改變,有些路一旦走了,就很難再回頭了,而是我看到它們遠遠近近地在我的視野裏出現,想到別人會走其中的一條,想到我也許走了另一條會怎樣。

要說的是,選擇本身,讓我覺得生命是寬廣的。至於它的結果,是豁然開朗,別有洞天,還是一條道走到黑,說真的,那幾乎不是我自己能夠決定的。

似乎大家對所謂“絕對的自由”是有共識的,我想這種自由之所以不存在,是如蓮花所說,“自由是有前提的”,而這個前提就是我們自己。

從前老爸常跟我講的一句話是,“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最有智慧的話之一。

人最大的痛苦之一,是不能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可為什麽就不行呢?首先,我覺得自由的一大魅力,在於它的不可得到性,不可滿足性,如果某個人真的在某個空間和時間裏,獲得了絕對的自由,我覺得他的苦惱會遠遠大於他的快樂。

尋求,有時就是因為你知道你是得不到的。

後來蓮花說,當我們完全放棄了自己的身體和自我的妄想後,絕對的自由和親密就出現了。

哦,她實在是個可愛的人,因為她把我給說暈了,哈哈,開個玩笑。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身體和妄想都沒有了,那麽自由和親密跟我們還有什麽關係呢?那又是誰的自由和親密呢?

昨天我一不小心看到餃子王他老人家說我是“你指東來她朝西”,所以呀,蓮花千萬不要生氣,我是小心不小心都會東拉西扯的,跟你抬杠我就覺得特好玩。

下麵正經一點兒,說說親密吧。一般談到親密的時候,我都比較嚴肅滴,因為一旦我感到有親密的感覺,就忍不住會“又親又密”了。

這部分我比較讚同,關於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親密。前者對我很艱難,後者嘛,唉,更艱難。

一個人的親密堅持“親密”是一種人的社會屬性,我注意到他說“親密”應該是某種程度的升華,它的相對性在於它隻在和別人的關係中體現出來。

所以我才一直奇怪,真正的“一個人的親密”,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我認為是存在的,原因很狹小,隻因為我自己是這樣的,別人我都不清楚。以我一向混亂不堪的邏輯,我想有些人也會和我一樣。

親密首先是一個人的,這是親密最開放的前提和基礎。

沒有個人,也不會有群體。就如當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了,他才有可能把快樂帶給別人。

有些時候,親密所造成的困境,是由於我們忽略了自己,一個人的內心需求,它的起點,是從自己開始的。

走神一下,我想到以前在國內讀書時,有個老師的口碑不佳,不是他人不夠好,而是他講課總是說不清楚,每星期給我們熬幾鍋糊塗粥,你說誰受得了啊。

我回家跟老爸抱怨,說他是不是那種茶壺裏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來的主啊。

老爸說不是的,他死活講不清楚,隻能說明他自己就不清楚,必然從混亂走到混亂。

抱歉,我趕緊再回來。這幾天和朋友們聊有關哲學的話題,很有趣,尤其喜歡看到不盡相同的觀點的碰撞,這些東西平時可不容易看到啊。腦筋是需要一點兒刺激的,會閃閃發光。

和其他的話題一樣,有幾分熱鬧,也會有幾分孤寂。說到覺得煩了,換個別的,接茬兒聊,你們說呢?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瞧這些玩滑梯的家夥,象不象咱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