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完的故事
文章來源: 艾麗思筆記2006-11-03 15:49:15


小時候讀書,最喜歡安徒生童話,所以安徒生算得我知道的第一個外國人。

記得讀的第一個故事是《海的女兒》,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不是海的女兒為愛所付出的無私犧牲,而是對王子的抱怨和不解。我不明白他為什麽不愛海的女兒,卻把她從海邊帶到自己的身邊,痛恨他最後沒有一句解釋地拋棄了海的女兒。

老實說,就是從那時起,我對王子這個形象沒有絲毫的好感,無論他們被描述得多麽風流倜儻,騎的馬有多麽雪白,住的城堡有多麽顯赫,我就是討厭他們。這種固執的“偏見”,(哼哼,我可不覺得是偏見),使我對公主王子的幸福生活,灰姑娘的水晶鞋,百年睡美人的驚世之吻等等,都隻覺得好笑。

我從來沒想象過王子的出現,騎白馬的未必是王子,他也有可能是唐僧,這差不多是常識了呀,就象長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他沒準兒是鳥人。

問題是我看《海的女兒》時的確太小了,這種先入為主其實有點兒狹隘。不過,我說的可不是對那個王子的看法,而是那時根本不懂,愛是一種複雜的情感,不能簡單地用對和錯來判斷。

長大後沒再讀過那個故事,一般是翻到了就跳過去,不想看。我隻是慢慢地,覺得海的女兒其實並不可憐。肯為無望的愛犧牲了自己,無怨無悔,她的內心是平靜的,即使不夠快樂。

我迄今保留著老版的整套安徒生全集,繁體字,薄薄的八本,那是我的童年記憶中最迷醉的一頁。令我神往不已的,是散落在書中的數不清的奇妙變幻,隻有拇指大的小女孩;豌豆般的小人兒;白天是天鵝,晚上是人的兄妹......

故事裏最奇異的一個幻景,是一位邪惡的女巫,把一隻醜陋不堪的青蛙,放入一池清水中,霎那間,青蛙變成了一朵美麗絕倫,而又浸透劇毒的血紅色的罌粟花,在水中燦爛地開放,池水也變成了碧綠的顏色。

絕美,邪惡的罌粟花,莫名地在我的記憶中盛開,經久不凋。

上小學四年級時,有一次寫作文,題目是《你最想要的一件東西》,後來老師告訴我們,她希望我們寫的是書,唉,我真的對不起她,我寫的是想要那朵罌粟花。結果可想而知,老爸不得不又跑了一趟學校。

直到長大我才明白,這朵花,是所謂的童年的和風細雨中突如其來的一道利閃,劈開了現實和幻想的界限,讓我懂得有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存在,一個看得見,一個摸不著,一個讓我喜愛,一個讓我煩惱。

奇美奇毒的罌粟花,是那個界限的徽章。

讀童話是為了更多地尋覓善和美,是一種誤解。我從來沒有相信過,因為我心裏的惶惑比感動還要多得多。

魔鬼的誕生,也並非僅僅為了向正義之神投降,我們用不著沾沾自喜。生活本身更象一個被曲解的童話,隻有真理,沒有圖騰,隻有善良,沒有醜惡。

我不知道讀過童話的人,長大後是否還會讀。不是說現在的人都流行懷舊嗎,我總是懷疑,大多數的懷舊來源於一種情感的匱乏和饑渴,妄圖使人在現實的混亂中回到過去。

但是,童話做不到這一點。

給我震撼最大的童話之一,是德國作家邁克。安迪的作品《說不完的故事》--一本書中之書---發生在世界中的世界---幻想國。

為了拯救幻想國不被“空無”吞沒的危機,男孩培斯提安應孩童女王的召喚來到了幻想國。曆盡千辛萬苦,他完成了使命,但與此同時,權利和榮耀使他忘記了人類情感中最珍貴的成分,一顆貪欲的心使他想成為幻想國的新國王。多虧了他的無私無畏的朋友奧特裏奧和至善無邪的女王,喚醒了他的良知,最終使他重返家園。

這是一個關於追尋和回歸的故事,人類命運的永恒主題,一個說不完的故事。

培斯提安在幻想國裏迷失了自己,找不到通往現實的路。他挽救了美好的幻想,但邪惡的幻想卻差一點毀滅了他。

出去的人可以回來,隻要他的心願不變,總有一扇門為等待他而敞開。

這本書相當的厚,我如癡如醉地讀了兩天兩夜,不記得自己吃過什麽喝過什麽。等合上最後一頁,我長長地出了口氣,天哪,這哪裏是一本書啊,幾乎是警世的號角。

我們都已然在現實中迷失了很久了,我們甚至已經忘了自己曾經迷失過。以為所有不切實際的夢都在天外,不值得追尋,不相信生活中還有激情,澎湃中或許存在著真理。

書中孩童女王對培斯提安的召喚,是一次偉大的尋找,由綠皮族的小勇士奧特裏奧完成的。要拯救現實世界裏瀕臨滅絕的情感--幻想,就必須找到一個人,這個人對於幻想還抱著真誠的信念和渴望。

女王對奧特裏奧的提示是耐人尋味的:沒有方向,沒有依靠,不能運用權利,不能發出命令,唯一的依據是冥冥中堅定不懈的一個目標。她說:“隻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怎麽可能?

這個提示看上去模糊費解,大概很多人在開始自己的某個尋覓之旅時,都會對這類的忠告充滿懷疑,然後置之不顧。

然而培斯提安正是由於違背了這個原則,才誤入歧途,險些萬劫不複。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不是清晰的,它們躲躲藏藏,飄忽不定,我們也因此變得模模糊糊,對幻覺有難以言喻的不安和猜疑。我們未必害怕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但有多少人有勇氣,麵對一個無物之陣呢。

對“幻想”的不信任,使我們格外地依賴眼前和手中所謂的真實存在,這種態度使“空無”更加渺茫。“真實”和“空無”本來是和諧地保持著絕對的距離和相對的依附,但是,人們的忽視和不屑激長了“空無”的彌漫力量,終於蠶食鯨吞了幻想國。

沒有了世界中的世界,我們會怎麽樣呢?

來德國後,曾經和一個德國朋友談論《說不完的故事》,我們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這本書,已經不是童話了。

德國人也把它改編成了電影,看在書的分上,我每次都在電視機前觀看,每次都失望。也說不好哪裏就不對勁,生硬,澀,呆板,看的激情都減到了零。唉,德國人自己的書,那麽好的書,可卻愣拍不出一部好的電影。

我還是看,看的時候不停地走神,胡思亂想。

我們心目中的童話,簡單,明晰,善惡分明,更要緊的是,要美麗浪漫,令人相信王子,相信公主,那麽,誰愛看童話是因為相信幻想國的存在?

還記得嗎,那朵永不凋謝的罌粟花,一放入水中,便隱去了前世的一切痕跡。

我不願意,童話,是這朵花。

據說成長的代價是遺忘,背棄和懷疑,然後換取進入真實生活的資格。不再相信有幻想國,就永遠聽不到孩童女王的召喚了,你對此心甘情願嗎?

女王的提示之所以重要,在於她一語道破天機---在所有的追尋曆程中,唯有願望能夠貫穿始終,這是我們的生命中唯一的真實。

培斯提安的心靈之旅,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曆過的。隻是,有的人回來了,帶著比過去更純真更明亮的心,有的人沒有回來,他把自己丟失在“空無”當中。

書店老板對培斯提安說的話,也是對我們說的:

“每個真實的故事都是說不完的故事,有許多的門可以通到幻想國,關於幻想國的魔法書也有很多,可是很多人讀這些書的時候卻漫不經心。讓我這個幻想國的老手告訴你一件事,我的孩子,你想通就知道為什麽了。你隻能見月童一次,是的!可是,如果你再給她新的名字,你就能夠再次見到她。隻要你這樣做,無論多少次,永遠是第一次,永遠是唯一的一次......”

幻想國無處不在,因為它是一顆心,複雜,單純,尋找自我的心。

你相信,它就存在,你不相信,它就消失。

真正的童話,是希望和夢想的傳記。

生命有多長,童話就有多長,它是說不完的故事。





click here to close the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