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逃向中國 美國再工業化的“旗幟”已經倒下(圖) ZT
文章來源: 喜大普奔2020-01-10 13:08:24

馬斯克逃向中國 美國再工業化的“旗幟”已經倒下(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7563 次)
 

2020年1月7日,中國生產的特斯拉(Tesla)Model 3型電動汽車實現規模交付。美國再工業化的標誌性企業之一,特斯拉電動汽車猶豫再三最終選擇在中國建廠後,中國僅用了10個月就實現了,從選址到建設再到規模量產的全部過程。相比於在美國需要曆時數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同時“中國速度”也讓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感到震撼“在中國,我看到了特斯拉非常令人激動的未來。”

特斯拉離開美國而選擇中國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和產業鏈的嚴重缺失,已經導致美國雖然創新依舊有餘,但產業化發展能力不足的局麵。

從2008年特斯拉量產第一批電動汽車開始就一直受到產能不足、供應鏈不穩定和成本居高不下的困擾。從日本采購電池、從德國采購電機,特斯拉全車配件分別來自30多個國家,特斯拉一度引以為傲的所謂全球供應鏈的背後,更多的則是對美國本土製造業供應鏈缺失的無奈。尤其是隨著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啟動和各大廠商的追趕,特斯拉也不得不從小眾炫酷的品牌定位,逐步向大眾化的產品定位轉變。特斯拉原有的全球供應鏈模式越發難以應對迅速擴大產能要求和成本競爭的壓力。

從2014年開始,特斯拉原本希望借推出Model 3這款主打中端大眾市場的電動汽車產品來扭轉局勢。但是,美國工業空心化的問題則再次凸顯。巨大的物流成本和歐美製造業普遍的產能不足、時間延誤,使得特斯拉的這款車型遲遲不能上市,即使最終在2016年勉強上市,但也經常不能按時交貨,當年期許的年產40萬輛Model 3的承諾幾成泡影,特斯拉的股價也為此大幅下跌。

特斯拉確實帶給了世界汽車工業一抹創新的炫動,但是其從創立之初到目前連續近十年的虧損也是不爭的事實。期間,盡管馬斯克一度寄希望於采用全自動化的所謂“超級工廠”模式來挽救特斯拉的命運,美國政府也一再要求,特斯拉這個拿了美國政府近億補貼,美國再工業化的“標誌性”企業留在美國本土。

但是,大量采用了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線依然無法解決成本過高,產業配套缺乏的問題。而且就連馬斯克也發現,原本被華爾街資本和媒體“吹”上了天的所謂“超級工廠”,其自動化程度越高,先期固定資產投資就越加龐大,後期技術維護成本也就越高,企業的資金成本往往會因此直線上升。其建設和維護的所需資金幾乎是普通生產線的3倍至5倍,而且難以實現靈活轉產更多車型。

可想而知,在2017年時,馬斯克的絕望心情。甚至就連其本人也一度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以欺詐罪起訴,差一點就被特斯拉董事會宣布“下課”。於是,到了2018年,馬斯克不得不重新選擇了中國,以期為特斯拉尋找一個堅實的產業基地。哪怕這時中美貿易戰已經打得如火如荼,哪怕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在責令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技術“封鎖”。

“在中國,我看到了特斯拉非常令人激動的未來。”這是2020年1月7日,馬斯克在中國產Model 3量產交付儀式上的高呼。正是在關鍵時刻,中國出手挽救了特斯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