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以為日本“正常化”還很遙遠嗎?
文章來源: 溫血的蛇2015-10-12 07:02:31

2015年9月19日,日本國會參議院通過了新《安保法案》。雖然從形式上和平憲法並沒有被推翻,但是日本動用武力的條件被大幅放寬,甚至有人分析認為日本已經在事實上獲得了“發動戰爭的權利”,向著“所謂的正常國家”的方向又邁進了一步。

一直以來,隻要把“日本”和“正常國家”這兩個詞放在一起說,就一定會在華語圈招致反感和謾罵,就好像這件事和“亂倫”一樣的大逆不道,即使隻是從嘴裏說出也足夠令人身染汙穢了。這倒是不難理解,就算在聲稱“天賦人權”和“人人平等”的西方社會,大部分人也還是不會把有重罪前科的人當做普通人來看待。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還不算太遙遠,被人“歧視”也隻能說是咎由自取。

然而,冷靜地考慮一下,這種思考不但在道義上未必站得住腳,對中國本身也絕非有益。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被“剝奪”了一些權利,其中就包括了“發動戰爭的權利”。這個無可厚非。要是一個人搶劫傷人,他會被關進監獄,剝奪自由;國家犯下戰爭罪行自然也應該受到一定程度的懲罰,以作警示——有人認為這些懲罰是為了防止再犯,這個太天真了點,看看凡爾賽體係下的德國就明白了。

對於刑罰來說,總有一定的期限。因為人的壽命有限,所以才會有“無期徒刑”的存在,因為“無期”實際上也存在期限(到生命終止)。但是國家沒有壽命的限製,你不可能讓它永遠頂著一個“戰敗國”的帽子,當一輩子“國下國”。當年確實曾經有過直接判日本“死刑”(美蘇英中,分區占領)的提案,如果能實現的話,現在也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不過畢竟最後成了泡影,如今再來抱怨也是枉然。

作為受害者,覺得加害者受到的處罰過輕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們並不覺得七十年是很長的時間,不覺得日本受到的懲罰已經足夠。可是仔細想想,七十年已經足夠一代人從生到死了,縱觀人類曆史,哪有一個國家在沒有被占領或者支配的情況下,把“戰敗國”的地位維持七十年的?事實上,參加過二戰的日本人如今已經所剩無幾,頂著“戰敗國”的帽子的是那些人的子孫。古語雲,“罪不及妻子”,隨著時間的流逝,阻止日本重新取得“正常國家地位”會變得越來越站不住腳。

當然,我們自己是不承認自己“狹隘”的,我們會拿出“日本尚未道歉”或者“日本軍國主義未滅”作為理由,讓自己看起來好像依然站在道德製高點上。但是,這些說法其實都不能說站得住腳:

一、“日本尚未道歉”

一提這件事,我們很自然地就會拿出德國二戰後的表現來說事。可是實話說,指望日本事到如今真的站出來(甚至跪下)道歉的人,在中國應該不會有很多吧?而且,就算安倍晉三真的肯公開表示為二戰的罪行道歉,不管你們怎麽想,反正我是不可能相信他是真心誠意的。

說日本“沒有道歉”,其實大部分時候是指他們至今還否認一些二戰的罪行,像是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等。這個倒是可以拿來說一說,罵罵日本讓自己爽一下,還是很有道理的。隻不過,這和日本可能會發動新的戰爭之間的因果關係,顯得有點過於遙遠了。

哪個國家會喜歡在教科書裏麵揭自己的短呢?美國嗎?英國嗎?俄羅斯嗎?還是中國?隻不過日本的曆史問題太多太惡劣了,所以周邊國家都盯著它看而已。想要避諱也是人之常情,這方麵其實倒不用過於擔心。

真正能阻止戰爭的不可能是“羞恥心”,而應該是“恐懼心”。應該讓日本人記住二戰給他們的國家帶來的破壞,記住戰後日本人民所承受的痛苦,這才是真正促使他們引以為戒、反對戰爭的方法,而不是刻意去勾起他們對父祖所作所為的愧疚。

而且,真的有辦法讓如今的日本國民對二戰的往事感到愧疚嗎?要是誰真的這麽想,我也隻能笑笑而已。

現今的日本,就連社會的中堅層都是戰後出生的,他們沒有親見父祖在戰場上犯下的罪行,卻飽嚐了戰敗帶來的苦難。這樣的一些人,也許會對戰爭感到憂慮恐懼,可是你真想讓他們為自己見都沒見到過的戰爭懺悔,未免就有點異想天開了。

如果二戰日本獲勝,他們現在或許還會站在勝利者的立場上表示出一點(虛偽的)愧疚,就像那些從父輩手裏繼承了靠巧取豪奪積攢下來的財富的富二代,(象征性地)向慈善組織捐點錢,表達自己“為父祖恕罪的誠意”。然而萬幸日本是戰敗國,我們不用看到他們這些偽善的表演,可是指望同樣經曆了苦難(盡管是咎由自取)的日本人現在來為戰爭懺悔,簡直是白日做夢。

可是因為日本的確一直在試圖否認罪行,所以對它的指責就顯得很有道理。隻不過,這就和站在河邊朝著對岸謾罵一樣,除了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之外,於現實不會有絲毫補益。

二、“日本軍國主義未滅”

雖然我對日本並沒有太深刻的了解,但想當然耳這大概是事實。隻不過,究竟軍國主義思想滲透的程度有多深,擴散的範圍有多廣,那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我相信大部分(像我一樣)在網上大放厥詞的人其實也不知道。如果我們相信“七成日本國民反對新安保法案”的說法,那其實情況並沒有那麽糟糕。

事實上,極端主義在哪個國家都存在,隻是程度不同而已,美國、俄羅斯等國在二戰後就出現了新納粹主義。就說中國,現在網絡上“必有一戰,不妨一戰”的思想有著很大的市場,從幾年前開始網絡小說裏麵就有很多滅美屠日的情節,說得難聽點不就是“軍國主義”嗎?我們之所以對日本念念不忘,隻是因為它有發動戰爭的前科,所以讓人倍感擔憂而已。可如果你自己的國民都在推崇戰爭解決問題,夢想著憑武力征服別國,那你再去指責鄰國“可能”有軍國主義傾向,這在道義上其實就很難說得過去了。

關鍵問題是,把“日本如今依然軍國主義思想泛濫”作為論據,想要證明就非常困難,能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更是未知之數。民進黨雖然一直在推進自衛隊“國防軍化”,但是很難證明他們是打算止步於“正常國家”地位,還是會更進一步為軍國主義還魂。最重要的是,“典獄長”美國對此無動於衷,歐洲也以隔岸觀火居多。

要隻是想自我滿足一下,在網絡上說說倒也無妨,可是對現狀能有什麽好處,那就很難說了。

說了這麽多,我是不是支持讓日本恢複交戰權呢?當然不可能,我現在人就住在北京,我幹嘛要特意給關係不好的鄰居手裏塞把槍?怕沒人開槍打我嗎?我上麵所有的論述,都隻為了說明一個問題:

——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麽逆天悖理;雖然不是現在,但是日本總有一天會恢複“正常國家”的地位。

相信這麽想的不可能隻有我一個,隻不過在當前的話語條件下大家都不願意提這個問題而已。結果讓很多人都產生誤解,好像日本肯定會永永遠遠都是個“戰敗國”,並且以此為據導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結論。

然而這是不可能,而且很有可能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日本的“正常化”。我們有必要以此為前提來思考和行動。

——麵對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我們的選項不外乎三種:促成、拖延,或者觀望。

要我們去促成日本的“正常化”顯然是不可能的,至少是對中國沒有好處。那我們是不是應該盡力拖延日本如今的“正常化”進程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9月19日新安保法案通過之後,雖然我倒不至於擔心得睡不著覺,但安全感下降了一截卻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的日本,就像一個獲得了假釋的重罪犯,而且還有輕微的精神病史,再讓他的手裏多出一把上了膛的槍,實在沒法讓人往好處想。更何況,日本現在所處的狀況也令人擔憂。

日本經濟已經連續二十幾年處於停滯,好在它底子硬,還不至於落到一窮二白的地步。不過,這樣的日本也有點像是一個二十多年沒有加過薪、升過職的白領,雖然衣食無憂,但還是架不住壓力越來越大。對於一個有精神病史的人來說,這樣的壓力很難不讓人擔心,說不定哪天他就崩潰了,然後幹出什麽不可理喻的事情來。

安倍政府的做法似乎也暗示了某種可怕的傾向。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射出了兩支半,但是經濟沒見到有什麽好轉的跡象,反而換來了新安保法案的通過。這兩件事加在一起來看,真是讓人毛骨悚然。要知道,二戰前德國也是經曆了經濟衰退、凱恩斯主義、軍工發展到對外擴張的過程。

Gross national product and GNP deflator, year on year change in %, 1926 to 1939,in Germany

圖1:德國1926年到193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和GNP縮減指數

1933年,納粹黨上台,延續上一屆政府的凱恩斯主義政策,通過公共工程來消滅失業,其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就是擴軍和發展軍事工業。初期雖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失業率大幅下降,國民生產總值飛速增長,但是這樣的發展過程不可持續,軍備擴充總有到頭的時候,所以最後德國隻能走上軍事擴張的道路。

如今的安倍政府也同樣試圖依靠凱恩斯主義來提振經濟,結果效果平平,於是就和希特勒一樣將目光轉向了軍隊。而且二戰後日本在軍事方麵受到的限製和一戰後德國受到的限製非常相似(限製軍隊數量和裝備水平),如果日本像德國一樣擴軍的話,應該也可以取得希特勒執政後一樣的經濟複蘇,但是也同樣隻能維持一時,最後的結果令人擔憂……不得不說一句,二戰後東亞處理日本的水平就和一戰後歐洲處理德國的水平如出一轍,而且我們都很清楚《凡爾賽條約》最後換來了怎樣的結果。

目前新安保法案還沒有明確包括擴軍的內容,但是因為自衛隊的活動限製放寬,自然會進行更多的軍事行動,繼而產生擴軍的必要——安倍政府是否在下這樣一盤棋,雖未可知,但已足當警惕了。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日本也去走德國的老路,所以不管道義上說不說得過去,中國都應該阻止日本的軍事政策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發生任何大的變動,至少在安倍政府還在的時候。

然而現今的中國多少有點騎虎難下的意味。在東海的軍事對峙暫時來看沒有緩和的跡象,這無疑是給了日本一個絕佳的擴軍理由。但是中國又不能在釣魚島的事情上麵服軟,否則在南海的立場將會再次變得動搖。不管怎麽看,如今最好的情況都是維持現狀。

顯然沒有人認為中國應該和日本展開全麵戰爭,就算是那些天天放狠話覺得“必有一戰,不妨一戰”的人也不可能這麽想,所謂“一戰”大凡是指局部海戰。可是,如果在釣魚島周邊真的開戰,就算我們能獲勝奪取島礁,可是卻一定會讓日本的擴軍在國際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尤其是來自美國的支持。兩相權衡,實在不知道究竟是福是禍。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成功了,但是那就給日本帶來好處了嗎?

同時,中國很需要“朋友”。我們周邊的大國(日本、印度、韓國)和我們都有不小的利益衝突,關係基本都不怎麽好。但是考慮到日本在地區的軍事政治地位將越來越重要,中國實在太需要有分量的朋友了。不管“愛國青年”們怎麽分析我國的軍事實力,覺得我們足夠牛可以跟所有的鄰國叫板,在強鄰環峙的情況下孤立自己絕非明智之舉。我想這可能是中俄兩國靠得很近的一個原因。

之前俄羅斯因為油價下跌而經濟受挫的時候,中國提供了一些幫助,立刻就有人跳起來說海參崴如何如何,庫頁島如何如何,外蒙古如何如何……的確,我們跟俄羅斯之間的仇大了去了,甚至有可能不比我們跟日本的仇小。可要是說,和我們有仇的國家我們都不應該和他們和解的話,那中國周邊就沒朋友了。就算撇開“摒棄前嫌,和平共處”這樣的道德教化不提,目前將注意力集中在東歐和中東,在東亞和我們沒有利益衝突的俄羅斯,也應該是我們“統戰”而不是對抗的對象。

中國應該爭取更多的朋友,甚至是和我們之間存在仇恨和衝突的國家……包括日本。考慮到日本的實力和它早晚會在東亞獲得和實力相稱的影響力的事實,我們絕不希望和日本一直相互仇視下去。

誠然,大概在我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看到中日兩國像法國和德國那樣完全摒棄前嫌了,我們注定有一天會麵對一個強大又不那麽友善的鄰居。可至少我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年輕人,不要再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而肆意煽動仇恨了,這對你們口口聲聲“熱愛”的祖國,絕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