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麗的英國鄉村參加一個婚禮
文章來源: 荔枝1002018-03-15 07:02:55
我們駕車在英格蘭北部的鄉村道路上行駛。向前看去,地平線上方是布滿陰雲的低沉天空,下麵是鬱鬱蔥蔥的田地。石塊堆起的矮牆隨著地勢像蛇一樣上下起伏,把綠色的草田隔成方圓不正的小格。黑白奶牛或臥或站,悠悠地吃草,懶散地打發它們的日子。再遠,是長滿石楠的山坡,千萬朵紫色的小花像霧一樣飄浮在緩緩的坡麵上。
這是約克郡,離倫敦四、五個小時的高速車程,景色和南部大不一樣。陰天和雨天是這裏的標準天氣,此地鄉村的綠色特別濃鬱、滋潤。
英格蘭北部的約克郡(Yorkshire):

我們應邀去參加一個婚禮。新娘是北部人,結婚地點就選在約克郡的一個小鎮;新郎是南部人,他的親友都驅車北上,包下了旅館的整整一層。新娘告訴我們說,她有個遠房姨媽, 一個人住在附近的小村裏,非常好客,很願意在家裏招待我們。

我們一聽是鄉下的民居,那可比千篇一律的旅館有趣多了,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邀請。
車拐進村子,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來到蘇珊姨媽的家。這是連排屋,英國人稱之為cottage。五十歲出頭的蘇珊滿麵笑容地在門口迎候我們,示意我們小心腳下的門檻。顧了腳下就顧不了頭上了,先生的腦袋“咚”地撞到門框上。十八世紀造的房子,想必那時的人都很矮小,不會有這個問題。
 
蘇珊姨媽的 Cottage:

已是六月上旬,因為天氣陰濕,我們都穿著薄外套或薄毛衣。是英國人的下午茶時間,蘇珊點上了壁爐,端出茶點,聊天就開始了。
在路上我們已經聽了有關蘇珊的故事。九年前,她的丈夫喬駕車去湖區出差,回家路上迎麵撞上一輛大貨運車,當場身亡,蘇珊四十出頭就做了寡婦。多年來,她也曾談過兩次戀愛,但都沒有持久。他的兒子剛結婚,就住在本村,常來常往。蘇珊每天上班,參加教會和社區活動,日子也過得忙忙碌碌。
 “我就是在這幢房子裏認識喬的,” 蘇珊告訴我們,“這是我祖母留給我的房子。那天屋裏電路出了故障,我請了村裏的電工來修,修完了我請他喝茶。喝完茶他問:星期六可以請你出去吃飯嗎?這個人就是喬。我們一年後就結婚了。
“喬出車禍的時候,兒子不在家,我在烤麵包,就是喬最愛吃的果幹麵包。烤到一半,廚房那條電路不知怎麽就短路了。後來我算算,烤箱熄火的時候,正是喬死去的時間。”
聽到這裏我不禁打了個冷噤,趕緊坐到壁爐旁邊的椅子上去。
“你們可能認為我神經兮兮,可還有比這更奇怪的事情。” 蘇珊接著說,我發現她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狡詰的微笑,“這些年來喬曾好幾次回家,都是在夜裏刮大風的時候。有一次我聽見喬在屋子後麵停了車,就像以前他每天下班回家那樣。後門吱呀一聲打開,他的大皮靴在客廳地上走過,然後是他捅壁爐的響聲。我正想下樓察看,忽然‘砰’一聲,有什麽東西掉在了地上,然後一切都寂靜下來。後來我在櫥櫃前的地上看到一隻打碎的小盤子。”
我想起了她的那隻名叫“煤灰”的黑貓,我們進屋時它在壁爐前睡覺,現在不知跑到哪裏去了。
貓咪“煤灰”在後院打盹:

“不是貓碰下來的,” 蘇珊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煤灰從來不跳上櫃子。是喬不小心打碎的。”

我後來對先生說,蘇珊一個人住,是不是很寂寞,想象力才特別豐富?先生說,我看她還是記念著喬,沒聽她說嗎,每次有男友想談婚論嫁,她就提出分手,她是心底裏舍不得喬,不想再結婚呢。

那晚起風。蘇珊的房子在村子的邊上,客房後窗望出去就是田野。風刮來的時候嗚咽有聲,窗戶吱嘎作響,窗簾微微飄動。半夜醒來,我躺在床上靜靜地聽,尋找著屋後停車的聲音、喬用鐵棍捅壁爐的聲音。沒有,什麽都沒有,樓下悄然無聲。蘇珊的客廳,還有她收藏的一屋子的瓶瓶罐罐,全都進入了夢鄉。

我想,喬是蘇珊的丈夫,她聽得見喬的鬼魂,而我聽不見,這並不奇怪。

蘇珊的房子很小,像電影裏維多利亞時代的農家小屋:
 

迷迷糊糊入睡的時候,隱約聽到輕輕的“撲”一聲,我對自己說,那是煤灰從沙發上跳下地,不是喬的鬼魂。
第二天早上醒來,蘇珊已經在廚房裏準備早餐,煎培根的香味一陣陣飄上樓來。我推開臥室的後窗。風停了,陰沉的天空竟然在東南方向豁開了一道粉色的口子,淡淡的陽光試探性地照射在草田上。一群奶牛悠悠地信步走來,三三兩兩地散開吃草。蔥鬱、寧靜的鄉村,像一床巨大的綠毯在我眼前展開。這將是一個好天,正適合舉行浪漫歡樂的婚禮。

 

房子後麵是廣闊的牧場和田地:

 



 
我走出門,看見外牆的窗戶上方刻著房子的建造年份:1785

新郎和新娘:

 
室外婚禮:
 
筵席上的鮮花:

 




我一直對英國鄉村小鎮獨有情鍾-石頭房子、碎石鋪的小巷、牆上爬的玫瑰花:

 

 

英格蘭北部的田園風光:



* * * * *


(我從年輕時就癡迷英國,去過幾次,早就想寫一些英國遊記,隻是不知怎麽寫。不少人去過英國,網上的旅遊照片更是成千上萬,我想還是避開寫流水賬。最近整理出一些筆記和照片,決定還是以文字為主打,多寫些個人的旅行經曆和體會,以及自己對這個國家的感受和理解。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