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社區曾經的光棍現象
文章來源: 荔枝1002016-11-14 06:43:18

剛到美國的時候,我曾在電視上看過一部好萊塢電影《吃一杯茶》(Eat A Bowl of Tea) 。那是一部有關美國華人的愛情喜劇片,記得電影開頭有這麽一個場景:一個中國女人把一個中國男人從家裏送出門來,然後鏡頭慢慢轉到樓梯上,那裏還有好幾個中國男人排著隊,等待進入中國女人的公寓。

電影的曆史背景,就是美國華人曆史上女人奇缺的年代 – 20世紀40年代。這個現象還得從美國的《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說起。

華人大批移民美國,開始於1850年前後在加州興起的淘金熱。起先,華人淘金者們受到當地人的容忍,但當黃金變得稀少、淘金競爭加劇時,華人就受到了敵視和排斥,時有暴力事件發生。

華人在加州淘金:

華人被驅逐出淘金區以後,到舊金山等地安家聚居,唐人街慢慢形成。少數有點積蓄的,開了小飯店和洗衣鋪;其餘的以微薄的工薪做各種苦工。更多華人繼續來到美國,很大一部分在跨州鐵路的修築工程做工。1870年代,由於美國內戰帶來的經濟低迷,反華情緒漸升,很多人(包括當地工會領袖和政客)都把當時的白人失業和低工薪水平狀況歸罪於這些華人勞工。

華人開的洗衣鋪:

華人在修鐵路:

早期美國華人移民家庭(19世紀下半葉),那時有帶女眷入美的:

當時加州是美國反亞裔運動的先鋒,當地人對亞洲移民由嫌惡逐漸升級為敵視。1871年秋天,洛杉磯發生一起針對華人的種族仇視事件,500多名男性白人暴徒有組織地衝進唐人街,襲擊、搶劫和殺害華人居民,華人共死亡18人。這起種族衝突被稱為“唐人街戰爭”,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私刑事件之一。

1892年加州一報紙上的告示“不,不,不要中國人”,通知人們去參加一個集會並表述自己對華人的看法:

20世紀初的漫畫,一部美國蒸汽洗衣機把一個華人從舊金山趕回中國,該華人拿著搓衣板,顯然是在洗衣鋪做工的:

在這個社會氛圍下,國會於1882年通過了《禁止輸入中國勞工法案》(《排華法案》),十年內禁止礦業雇傭華人勞工,否則以監禁和驅逐的方式懲罰。少數非勞工的中國人如想進入美國,必須提供中國政府的證明。後來又有各種法案進一步限製和禁止華人移民美國,例如1924年通過的《移民法案》。

《移民法案》通過後,舊金山天使島移民站拘留的華人女性:

東方人不得進入美國:

那時來美國打工的華人大多為青壯年男性,他們把工薪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寄回給家鄉的妻兒老小,很多人打算幹幾年,賺夠了錢就回老家。限製勞工法案使他們麵臨一個選擇:近期就回國(再要進入美國幾乎不可能),或獨自一人在美國繼續打拚賺錢。因為無法申請家眷赴美團聚,那些留在美國的華人中青年男性,無論已婚還是未婚的,都隻好打光棍了。

二十世紀初唐人街景象:

1943年,《禁止中國勞工法案》被廢除了,開始允許中國人移民美國,允許已經在美的華人入籍。但直至1947年,移民政策沒有對中國女性開放,再加上加州法律禁止異族通婚,因此華人社區的光棍狀況又延續了好幾年,於是就出現了《吃一杯茶》裏描述的情景:

影片的男主角 -- 華人青年Ben Loy 還算幸運的,他是退伍美國軍人,根據1945年的《戰時新娘法案》,軍人可以申請妻子兒女移民。他去祖籍廣東相親,和Mei Oi 結為夫妻,把她帶入美國。

之後的故事是一係列喜劇:Ben Loy的父親和唐人街的華人親友都不斷地催促他“早生貴子”、“延續香火”,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再加上他的飯店經理工作繁忙,竟造成他性生活的有心無力,終於導致妻子紅杏出牆,搭上一個其貌不揚的唐人街黑道人物。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華人光棍:

2009年,加州眾議院通過決議,為曾經通過歧視華人的法律作出道歉。2011年,聯邦參議院為歧視性法律正式道歉:

加拿大華人也有類似的曆史,政府曾對華裔征收人頭稅。2006年,哈珀總理代表加拿大政府向華人正式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