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之死輕於女人一聲嗲
文章來源: 閻立華2017-07-15 16:54:35

美國東部時間周五晚11點,劉曉波離開我們37小時餘,城頭飄過悼念的博文約30篇,平均點擊不足3千,總關注率9萬上下。

 

同一個時刻,“周熱點”精選的14篇文章中,無一與曉波相關,倒是上海地鐵裏無名美女無聲的一笑,讓整個城頭傾倒,有4篇嗲文高掛,每篇閱讀數都在3萬+,加起來12萬餘。上海女人的跟風文章遠不止4篇。但,這點零頭,已經重過曉波之死。

 

於是,我憤慨了。古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今對:華男無視故國愁,跨洋還憶滬上嗲。 

 

憤慨之後,我又冷靜了。或許,曉波就是輕,遠沒有女人重?

 

曉波是一瓣微火。那次事件是很多人青春期的燃燒,如同美加的老式暖氣爐,熊熊之後嘎然而停,隻剩小火在昏暗的地下室默默地燒,罩在鐵箱裏。如今,這束火也滅了,暖氣爐報廢。

 

女人是電爐子。每天燒飯都要用,一擰就有。有她才有飯吃,才有覺睡。當然要小心,不在安全操作時,會燙著手。可即使燙,也要用。

 

那看不見的微火,能比得過這爐子嗎!

 

這還是在言論自由的海外。而國內,曉波都攪不起一絲風。年輕者不知他為何人,年長者更看重自己兒孫的平安,不輕不長者不關注不評論,要讓他們開口,談談錢,說說吃,再讓校花露露臉。

 

28年過去了,曉波成了一件古董,不合時宜,不招人待見。他所崇尚的自由,是古典追求,現代人太聰明,不在虛的名詞上著力。而他所踐行的殉道,是悲劇演繹,而這個時代不再崇拜英雄。

 

也許,曉波沒找對調子。人是情境動物,需要社會化生存,可大社會大國家正從內在本質上解體,美國有種族撕裂,中國有階層劃分。他為大中國找方子,病人卻如一個大花瓶摔裂了,靠著粘合劑勉強支撐,以前的藥方治不了這病。

 

從大社會裏退出,我們都活在小圈子裏。城裏的悼念文,留言的是同一批人,不管哪個角度的回憶文。這些人裏麵北京女人不少。(坊間有說:談政治要找北京女人,搞生活要從上海女人。)曉波是TA們的知音,TA們的英雄,但隻在這個小圈子裏。

 

那可不可以去大圈子揚名呢?有,先把自己無腦化。從李宇春到小鮮肉,都是小時代的小嫩豆,但就是有各種花草纏繞。真要有一點不一樣的人生,去找自己的小圈子吧。

 

不要責怪商女。她在求生存,做自己的專業,為亡國負責的該是那些被她的歌聲撫慰過的看客。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都是商女,好在無亡國之憂。想唱就唱吧,愛錢愛女人,都可以直奔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