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勾引
文章來源: 閻立華2016-12-20 17:48:48

The art of seduction(誘惑的藝術)是一本暢銷書。看書名以為是青樓上崗培訓教材,大致翻了翻,作者立意高遠,旨在用勾引之術說服他人愉悅自己--勾欄的技巧原來普適於吃瓜群眾。

 

北京人說姑娘美是盤靚條順,翻成大白話,就是好臉蛋好身材。這裏有中國人常犯的錯誤,重表不重裏,重靜不重動。

 

“誘惑的藝術”條分縷析地列出了9大誘惑類型,排名第一的是Siren,Siren中有兩個曆史上最成功的魅惑女:搞定凱撒和安東尼的Cleopatra(埃及豔後),迷倒N代地球人的夢露。這兩位都不以臉蛋取勝。在“勾引”場景下,漂亮的臉帶來距離感和冷豔感,讓人不敢接近,不加分,還減分。

 

有經驗的女人都不太欣賞有著八塊腹肌的健美男,肌肉完美了,有壓力。稍微有點挺起的dad body(爸爸肚),摸著酥軟,用著……Anyway,這個例子連同好臉蛋隻是說明,你與你要勾引的對象不能差得太遠。勾引是藝術,不能太明顯太直接。

 

不靠臉蛋,靠啥啊?書中給出的首選是:聲音,那種動物的聲音,充滿暗示力,在對方未領會具體含義之前,就能安撫或激起情緒的母性般的魔力,有絲絲隱藏的情色,一點點,不那麽明顯。

 

說,Clepotra有讓人興奮的甜美嗓音,幾近催眠術,具體什麽樣,可參見一個叫Rome的電視劇,那個女演員的演繹不錯。

 

夢露的聲音,帶著呼吸,孩子般的傻氣,她故意降低了音調。孩童時很不喜歡她的聲音,大了後才懂……

 

約瑟夫皇後(拿破侖深愛的那個寡婦),說話懶散,用上法語那種含混的發音,似乎還半躺在床上,氣息不順。

 

Siren高手從來不急乎乎地講話,也不咄咄逼人,更沒有高音,永遠的不緊不慢,好象半睡半醒。其實Siren的原意就是希臘神話裏的一個妖女,她坐在海邊的岩石上,用樂曲和聲音吸引過往的水手。後來Siren也指警笛聲,這個詞義的引申荒謬之至。這是Siren的圖片。

 

 

咱中國人也懂聲音的重要性,“敏於行訥於言”是孔子哄騙別人的,他自己全靠說話謀生。在一些旁門左道中,聲音的地位很高。看到過一篇講相術的文字,看相從低到高,5個層次:麵向,手相,形相,聲相,氣相。舉個例子說,馬雲前麵四相都不靈,氣場強,那兒一杵,就是個人物。

 

有氣相的人不多。現在的領導人中,普京,黑社會打手;川普,老不正經的頑童;奧巴馬,隨口飄的愣頭青;希拉裏,會演戲的多麵人;習11,總鏈接到慶豐…… 這些人的氣相,嗬嗬。

 

除了高不可攀的氣相,下麵就到了聲相。聲音比臉比手比玉樹臨風更高級。從這一點上推理,“男人是視覺動物”,完全是謠傳。視覺隻有淺表的影象,聲音才帶來體內的“真”信息,骨子裏的魅是最高形式的魅,要表現出這種魅,聲音功不可沒。

 

周末給娃搞了個生日party,10多個孩子,我在做後勤的同時,能注意到的隻有愛說話大嗓門還表述清晰的孩子。一個印度小孩,也愛說,但聲音低,經常提的都是個人要求,這屬於喜歡用聲音又用得不好的典型。另一個華人小孩,嗓子亮,說話還有些小邏輯,就成了中心人物。

 

所以從孩子成長的角度看,刻意培養說話是必須的。怎麽培養,當然不能照搬Siren的技巧(也許女娃可以,我家隻有男娃)。

 

最後聽一首聲音勾引的經典法語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hgfHTGVHQ&feature=youtu.be

 

P.S. 寫本文的目的,是幫助你搞好人際關係,不是讓你去勾人的。別用錯了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