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後的健身
文章來源: 閻立華2016-12-12 07:14:58

聯合國說45歲是個坎,之前是青年,之後是中年。

這個分法蠻靈驗的,我剛踏入45歲,就收到一份大禮:去年入秋,感冒咳嗽一個多月。換季感冒往年也有,這麽長時間的從來沒有。轉過歲末,到了開春,特別乏,下班回家隻想睡覺。

感覺不行,亂找方子。先想到網球,球伴不好尋。那時候,馬拉鬆火,各路牛人輪番在朋友圈曬成績曬心得。照樣學樣,我也去跑。但跑步跟我不兼容。時間不湊巧,沒早起的習慣。晚上嗎,這多倫多氣候多變,風,雨,雪,交替著來,總有打斷。沒有習慣,就沒有堅持。更不爽的是,跑步出汗,敏感的我一有汗就難受,又不能立刻洗澡,遂放棄。

夏季搬了一次家,感到力量不足。遊了一趟巴黎,知道人體也能雕刻,可以雕活人,雕我自己。兩相一湊,我決定健身。先到體育用品店選購了啞鈴,後來又補了殫力帶。開始走的是經典套路,俯臥撐,仰臥起坐,杠鈴屈臂,杠鈴擴胸。

也是機緣巧。同事有練的,中午吃飯時,聊到一款叫keep的app。keep裏有海量的練法,名字鼓勁,象,“腹肌撕裂者”,“五維肌肉”,“HIIT循環訓練”。每個練法下麵都是多組動作,有一些難猜其意,如,“西西裏卷腹”,“俄羅斯轉體”,“保加利亞深蹲”,“杠鈴風車”。

我東一榔頭西一棒,各路練法試了試,最後鎖定“杠鈴循環進階”-- 大多數是杠鈴動作,每天練7組,每組重複3次,一共21節,大概半小時。隔天動作有調整,每4天一個大循環,整個訓練有20幾個動作。

訓練當然要上量。一上量,壞了,胸部肌肉拉傷。不得已,轉而去練瑜伽調整。待恢複,重撿杠鈴。

練的時間長了,各種動作胸中有數,把keep扔到一旁,自己隨心所欲地組合。

這種屋內健身好是好,就是不練心肺,還要其他的輔助運動。每天熱身用走步機。此外,戶外快走天天有,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越是大風降溫,越是要走,這樣似乎能增強機體適應氣候的能力。

也有身體不爽的時候,象白天工作累了,偶爾減量,但從不間斷。

開練後,能量跟不上。食譜調整是必須的,多了不少牛肉。

鍛煉貴在堅持。這次重啟健身已經4個月了。成效顯著,首先換季時避開了感冒,一直沒等到。其次不那麽困了,即使睡得晚,第二天也沒有補覺的剛需。再者,抗寒能力提高不少。一般的,在office,冬天穿衣三個檔次,從少到多,依次是,短袖露胳膊的,襯衫露脖子的,套衫隻露頭的。我榮幸的從套衫族升級到短袖族。至今還沒用上棉衣。今天大雪,才翻出了皮夾克。

體型變化也很明顯,胸背增大,腰腹轉細。至於發福的肚子,減起來甚是艱難,當然還是有起色的。

寫下這篇心得,一是督促自己堅持,二是傳播正能量。鍛煉因人而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實在不易,因素太多:生活節奏,時間安排,營養補充,無一不需考慮。

我仍然有一個環節處理不好:晚間鍛煉後,必須要吃,吃多了影響睡眠。目前嚐試引進蛋白粉,據說沒有消化吸收負擔。

好生活離不開好身體。願讀到這裏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Mr Right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