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在巴黎談一場戀愛
文章來源: 閻立華2016-08-07 10:03:39

巴黎到處是雕塑,屋頂有,牆上有,窗邊站著,門口豎著。女神遠比男神多,大多不愛穿衣服。如果羅馬許願池還崇尚白衣飄飄,那麽巴黎大皇宮更偏愛自然之美。

 

 

這一點在羅浮宮也被證實,文藝複興之前,女人是聖潔的,悲天憫人,慈祥寧靜。拉斐爾們開始讓她們微笑。而到了法國16,17世紀,人徹底解放,隱約有淫靡隻風。

 

有稍許的例外,奧賽博物館藏著莫奈的“草地午餐”,紳士淑女,衣服穿得好好的。可剛轉身,馬奈也有一副野餐畫,又回到老路子。天才如馬奈,也不能免俗,哈哈。

與希臘羅馬不同,巴黎的女神不那麽象神,在頎長與豐滿間平衡,有fertilization的母性光輝。名畫“自由引導人民”中,隻是一個世俗的普通女人,沒有宗教的背書,讓一般女人有了神的味道。

巴黎對女性的推崇無以複加,就連送到紐約的也是自由女神。不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女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女性的社會角色,以及兩性關係中女人的引導作用,到底有多大影響。但在匆匆的走過中,巴黎女人多是自信和曼妙的。

 

那巴黎的男人呢?藝術品中難覓蹤跡,凡爾賽宮供著的王侯將相過於高大上,看不出性格。印象派喜歡畫普通人,性格是有了,力量又不足。

 

在塞納河的橋墩上,協和廣場的噴泉池裏,有幾個男神,肌肉如岩石,虯髯象樹根,但遠不如佛羅倫薩的震撼。

有說巴黎男人浪漫。似乎不準確。一般來說,浪漫的人不幹實事。比如,拉丁美洲是浪漫的,有情歌王子,魔幻作家,其他乏善可陳。但在巴黎,以及法國,男人在藝術上的貢獻自不必說,自然科學領域還頗多建樹。就連最嚴謹的數學研究,法國曆史上大師數不勝數:拉普拉斯、拉格朗日、柯西、費馬、傅立葉、笛卡兒、泊鬆,伽羅華,龐加萊……

 

當我站在埃菲爾鐵塔下麵,仰頭看著縱橫交錯的鋼梁,以及密集繁複的鉚釘,震憾的是力學和美學的完美結合:鐵太少了,支撐不夠,鐵太多了,又厚重醜陋。設計上,是顛覆的想象力。工程實現上,是了不起的奇跡。想想100多年前,魁北克鐵橋還會垮塌的。

 

法國還是思想輸出國。近兩年,國內甚是推崇托克維爾。而美國的民主憲政,也大量抄襲了法國人的書。

 

所有這些,僅靠浪漫是遠遠不夠的。也許,巴黎人更多的是自在,在自由的核心下,身心各方麵徹底解放,沒有禁區的大腦飛得更高更遠。

 

盡管不是純浪漫,但巴黎的夏天還是戀愛的天堂,不用說塞拉河畔涼風習習,埃菲爾鐵塔下草木森森,就是路邊隨處可見的cafee,也有執手相望的情侶,凝眸深情。

 

站在凱旋門的中間,回望羅浮宮,香榭麗舍大道正好穿過摩天輪的圓心,那一刻,我有邪惡的聯想,拿起手機,哢哢兩下,第一張是綠燈,第二張已經紅了。是誘惑,還有警示?

巴黎,真實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