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娃小娃的戰爭
文章來源: 閻立華2016-04-30 07:25:13

 

 

最近看了一檔早教脫口秀兩個賈說,裏麵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家有倆娃,相差多少歲最合適?賈說3-6歲。如果隻差兩歲,就有那麽點disaster。我心裏咯噔一下--俺哥就是大兩歲,他確實跟我不對付。

 

我一直以為是性格使然。

 

哥哥外向,愛交友,會玩,玩什麽精通什麽,象棋,麻將,紙牌,都是高手。體育也不差,籃球是班級主力,中長跑在運動會上得到過名次。直到現在,春節回家,他還是跟老朋友們玩通宵。

 

但他不帶我玩,嫌我(我打小內向,不愛在外麵折騰)。隻有一次,哥哥玩累了,回到家閑得慌,突然起了善心,教我下象棋。先從規則說起,迅速進入實戰。他下手又快又狠,隻一會兒就殲滅了我除外的所有棋子;這在象棋上有術語,叫光子--隻剩老帥杆司令一個

 

頑劣的哥哥並不止步於此,他把自己的棋子歸於原位,將居中,車置邊;然後單派一枚小,玩得我的老帥團團轉。

 

我受刺激了--哥哥樣樣出眾,也不該這樣碾壓我啊。幼小的心靈知恥而後勇,我開始默默的琢磨象棋,人生第一次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也許不是真的笨,隻兩三個星期,我就與他打成平手。那年,我8歲,他10歲。

 

六個月後,在外麵遊走的哥哥發現鎮上有個象棋比賽,拉著我一起去報了名。那是淘汰賽,大大咧咧的哥哥不小心把送到對方的口,很快出局。我心思縝密些,一路殺進了決賽,最終輸給一個專門有老師輔導的小棋手。打那以後,我在鎮上的比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現在想來,人生需要一些機緣,有時甚至是在屈辱的情況下。哥哥領我進了一扇門。這似乎是一係列事件鏈的開始,下棋養成了專注,專注學好了數學,數學又帶好了理化,憑著好的數理化考上名校。而其中的每一步幾乎都是循著哥哥的腳印,他在前麵趟路,我有一個心理暗示,他能做到的我也應該行。

 

可惜,哥哥總在外麵混,隻教了我象棋。其他的絕學,象麻將啥的,由於沒有他的啟蒙,我一直玩得不上道。

 

我也禍害過哥哥。那年我5歲,他帶我去公共澡堂洗澡--那時候小孩出門不需要大人陪的。路上,我們看到一個廢棄的車輪大小的圓盤,能轉,哥哥起了玩心,躍了上去,讓我推著轉;我越推越快,哥哥開始犯暈,急叫停下來。哪能停呢,多好玩啊。慘叫聲中,哥哥摔了下來,去醫院針補了受傷的大腿。

 

兄弟間的爭鬥,不該是我家獨有。兩個賈說這麽解釋的--兩歲的孩子是Terrible Two,開始萌芽自我意識,需要父母特別關注。如果此時小娃出生,媽媽必然忽視大娃。大的不可避免失落。在小娃能爬行時,會侵占到大娃的領地和玩具,大娃肯定反擊,小娃以哭示威,父母懲罰大娃,大娃更恨小娃,小娃上調哭聲的音量,如此循環往複,形成一種戰爭關係。說,這種關係有一輩子的影響。

 

我對這個一輩子的影響不太認同。成年後,雖然哥哥與我聯係不算多,卻驚人的默契。真有大事發生需要支撐時,彼此都毫不猶豫的出手。

 

我第一次當爸爸的時候,發給他一條短信,當時特激動,用了些誇張的詞。多年以後,他的手機已經換了幾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竟然發現這條短信他一直沒刪。

 

這大概就是賈說二胎好處:多了一份親情。這種親情一直在,但直到一定歲數才能體會到。

 

最後為天下的小娃發一句牢騷,當媽的永遠最喜歡大娃,在潛意識中,表麵上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