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讀《式微》
文章來源: cxyz2022-12-24 04:43:38

(圖片來自網絡)

 

讀《式微》

式微

【詩經•國風·邶風】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式微,式微,胡不歸?”,知道這一句的時間應該很久遠了,那追溯的細長柔軟的線顫顫微微,顫顫微微,仿佛伸進了朦朦朧朧的童年時代。也許是我那教中學語文的父親曾經吟起過?

“胡不歸”很好理解, 為什麽不回來呢。 “式微” 好像一直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詩經的魅力在這簡單短小的一句上有很完美的體現,看著這些個美麗的字眼,聽著它們美麗的韻律節奏和語氣,已經覺得很享受,還用知道它們是什麽意思嗎? 這種純粹的直觀的感受, 有時候更為動人,想想那些你從沒有邂逅過卻讓你動容的音樂,畫作,那些陌生的美麗的風景,風景裏陌生的美麗的人們,以及他們臉上的笑容…,在這一刻,我清晰地看到了我自己的感性的一麵,確實,我更適合做一個詩人,而不是學者或者工程師。

那麽“式微”是什麽意思呢,是天黑了的意思,我把它理解成 “天光式微”,天光淡去,夜幕降臨,你為什麽還不回來呢?

你為什麽還不回來呢,因為你還得為著奴役著你的主人們在露水中,在泥漿裏辛苦地勞作。 這首詩最流行我認為也最合理的解釋是辛苦勞作的人們對剝削壓迫者的聲討,由此延伸, “式微” “胡不歸” 成為千秋萬代詩人們表達 “退隱”之心的代名詞。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王維的 《渭川田家》和陶淵明的 《歸去來兮辭》。這兩位詩人的詩作被我們當年的中小學課本收錄,可以說是我自己和跟我同年代的人很熟悉的了。在歲月的滄桑中摸爬滾打幾十年後回來重讀,那份撲麵而來的清明之氣讓人心神大振,這裏需要重申一下對兩位詩人的景仰之情。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歸去來兮辭

魏晉•陶淵明

【節選】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既自以心為形役”,想想我自己,年歲日長,形體式微,職場強悍,這兩年來屢屢萌生退意,胡不歸,胡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