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 (三)
文章來源: cxyz2018-11-20 16:27:09

(三)

我抿了一口咖啡試試溫度, 主動拉開了話題,阿姨你住附近嗎。 她臉上的表情鬆懈下來,點點頭, 是,我住附近, 你也住這裏嗎? 我說不是, 我住得靠西邊一些, 我兒子在附近上中文課。 

上中文課呀, 你兒子多大了? 

十二歲了。 

你有這麽大的孩子啊,還真看不出來,她仔細盯著我的臉研究了幾秒鍾,搖搖頭,說你多大了,停一下又加了一句,如果你不介意我問的話。 

我告訴了她自己的年齡, 說不介意她問, 又告訴她,我還有個女兒,在讀大學。

她再次表示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又說兒女雙全好福氣。

雖然我知道自己長什麽樣, 到底老到了什麽程度,也清楚自己的外表跟年齡其實大體是一致的, 還是向她表達了由衷的感謝。有人說自己年輕, 對青春已逝的中年婦女來講, 無論什麽時候,不管是真是假, 總是一個意外的讓人欣喜的禮物。 而且話從這個阿姨嘴巴裏說出來是那麽的流暢自然, 感覺不到誇張的成分,這讓我享受誇獎的過程中沒有產生一絲一毫的尷尬。

話匣子打開了,話題走上了正道, 基本上是她問,我答。 來多久了? 現在在做什麽?從國內哪個城市過來的? 這幾乎是我遇到的每一個華人老人都要問的三個問題。回答最後一個問題總是讓我猶豫不決, 我們一家三口是從大連來加拿大的,但對於我自己來講, 卻怎麽都覺得不夠貼切,大連不是我的家鄉。聽到她用了“你們”, 我就還是回答了大連。 

哎呀, 我也是從大連來的, 我就是大連人啊。 聽她這麽一講, 我隻好又解釋了一下我們其實不是大連本地人,在大連隻住了六七年。 但很顯然這個一度也曾被我稱作是家的城市拉近了她和我之間的距離。

你喜歡加拿大,加拿大的生活嗎?

被老人這麽鄭重其事地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多。 我斟酌了一下,說,我是喜歡加拿大的生活的, 跟國內比, 最明顯的就是清淨, 一個是人少, 還有就是心裏的事也少,人際關係相對要簡單的多。

想了想,我繼續下去,共產主義是我們在中國從小就被灌輸的一種理念,也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同社會,以前以中國為家, 現在以加拿大為家,比較一下,我覺得加拿大比中國更接近共產主義的定義, 殺富濟貧,平衡各個階層之間的財富和利益,尤其是對老人和孩子這兩個最需要關注的群體, 有足夠的重視和支援。 看她在專注地聽著,我舉了個例子,比如我們剛來加拿大時,我女兒小時候,我跟我老公上學沒有收入,但是我女兒體育,音樂,繪畫方麵的課外課程都沒有拉下, 社區中心提供,家庭收入低下的孩子們是免費的, 或者隻需要象征性地交很少的錢。到了我兒子這裏, 家庭條件好了, 這些課程就是正常繳費了。 所以你看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孩子們相當一部分基本的權益是有保障的, 這裏包括教育和醫療。老年人的情況也類似。

見我停了下來, 她問, 你們有老人在這邊嗎? 我說公公婆婆跟我們一起住。 那他們拿了老年金了嗎? 我搖搖頭,說, 沒有,他們還沒有到年限,十年才能拿,他們現在有中國的退休金, 不過跟我們一起住基本上沒有開銷, 有錢也是攢著了。

看到你們生活得很好我感覺好多了, 她明顯地鬆了口氣, 眼光垂下落到了雙手緊握著的咖啡杯上。看她一會兒沒出聲,我知道她問得差不多了,下麵該輪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