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車場,我第一次戴上了口罩
文章來源: 南島水鳥2020-04-04 04:10:24

口罩一直在實體店脫銷,我隻好在網上購買。一周前在郵局就領到 “醫用口罩”,之後,直到今天上午10點以前,一個口罩都沒用上,原因是我們這裏沒有人戴口罩,一旦有人戴口罩就會成了外星人。看著澳洲的疫情一直在升級,而自己雖然有了口罩又不敢戴,這活法真讓人不好受。

以往在個商場找停車位就要多走幾圈,可是在周六的今天,要想在哪個位子停車都非常容易。

今天我要到商場裏的眼鏡店測驗眼睛,按照預約時間,早上10點前我開車到點。

停車後我走向商場內的眼鏡店,行走中見有兩個戴著口罩西人。這可是第一次見到有當地人戴口罩。(這讓我想起在幾天前就在商場的超市裏,一個西人和一個店員在談論戴口罩,那個西人使勁地在解釋,戴口罩不能防病毒而且浪費材料。)

見到有人戴口罩了,立刻提醒了自己,就馬上回到車裏,拿出預先放在車裏的口罩戴上,然後才去商場。進去後發現,雖然戴口罩的人、包括自己還是屈指可數,但是起碼有人開始在公共場所帶口罩了。能看出來,麵對病毒的傳播,澳洲人對戴口罩的看法開始改變了。

我在停車場第一次戴上了口罩,走入商場時心裏感到踏實了許多。

澳洲人總算覺悟起來,認真對待“孤立” 和“ 疏遠 ”了。眼鏡店包括很多店鋪都按新規隻開小門,每次隻允許一人進入,店內隻能停留2—3個顧客。

在過去的幾個星期,當自己必須要在公共地方停留時,或者是不得不與陌生的人群待在很小的空間時,我都在想,要是大家此時此刻都戴上口罩,並且盡可能互相疏遠,病毒就可能不會傳播這麽快。但是,在澳洲的任何一個社區、任何一個地方,絕大部份人就是死不認戴口罩這個理,而且令人感到既無奈又憤怒的是,一但有人戴口罩,就受到另眼看待、歧視、甚至被攻擊,受傷害的幾乎都是戴口罩的亞裔人。

戴口罩是一個在疫情期間不得不做的事。你說不願戴口罩是因為文化不同,我說要戴口罩是因為病毒沒有文化,當人被病毒攻擊倒下時,不管什麽文化都未必能救助。雖然說戴口罩不是完全能保護自己不受病毒攻擊,但我堅信在疫情下,在公共場所,戴口罩肯定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要不人類為啥要發明口罩?

看電視新聞,昨天奧地利議會開會,總理戴著口罩出席會議,鏡頭中現場裏有很多人戴口罩。聯想到我們的澳洲總理,你什麽時候也像奧地利總理那樣,要求國民必須戴口罩才能進超市購物?

德國著名病毒學家 Christian Drosten 說,Covid-19 病毒在咽喉部位活躍而且複製,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就可以感染他人,戴口罩可以保護他人(不是保護自己)。

但 Christian Drosten 一直認為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可是,疫情下在人多的地方,如果大家都戴口罩,這不是既能夠保護他人,同時也在保護自己嗎?Christian Drosten 最近去超市購物時也戴上自製的棉布口罩。當記者問他為啥戴口罩,他說見超市裏很多年輕人,覺得如果他們中有人感染了,這時候我可以保護自己了,還說這是一種條件反射,畢竟科學家也是人……。是的,Covid-19 病毒才不管你是誰,隻要你是人就要攻擊你。唉,病毒學家終於認了戴口罩這個理。

看來還是咱們華人、亞洲人反應最快,不少人自覺地在公眾場所戴上口罩。不過,一些華人或亞裔人卻要為口罩的問題付出“慘痛”的代價,因為戴口罩,多人受到那些腦殘加凶殘的人的言論、及人身攻擊。由於自己看到不少這方麵的報道,加上當地社區也沒人戴口罩,每次到人多的地方就有些擔心,不知啥時候會因為沒戴口罩而被感染上,如果帶上口罩會不會被人罵被人打?造成想戴又不敢戴的擔憂。

醫學上說,當人心裏有氣而積壓會導至胸悶氣短、肝火上升會影響情緒影響健康,必須將心裏的悶氣通過運動、或者向他人訴說、甚至致放聲大喊等方式釋放出來、發泄出來而緩解因此而產生的焦慮。

當我寫完這些文字時,我感覺釋放了很大一部份因口罩問題帶來的“焦慮”(而且今天我戴口罩了!),而剩下的一部份“焦慮”的釋放,我要和那些曾經因為口罩而被攻擊過的人一起、還要與另一位同來自澳洲的博主“黑貝王妃”一起大聲地喊:新冠病毒滾蛋,我們詛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