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的大唐藝術珍品展
文章來源: 南島水鳥2016-04-26 05:03:26

唐朝,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偉大的朝代,這裏就稱它為大唐吧。唐高祖在長安(今西安城)建都稱帝,建立了一個繁榮昌盛,多元文化的社會讓後人津津樂道。大唐的藝術珍品更是華夏的曆史與文化的精髓之一,流芳百世,遺香萬年;不但讓咱子孫引以為榮,也讓西方人為之神往和探究。

南半球上的澳大利亞不是孤影自賞,她有一顆包容的心,讓各民族的文化藝術能夠在這塊年靑又古老的土地上展現。前幾天,我去了悉尼的新南威爾士洲藝術館觀展,第一次看到了多樣的、精湛的大唐藝術珍品。想起曾經的兩次絲路之遊,都不能像這樣地、在有限的時間裏看到多樣的展品喔!         

這個展覽所展出的135件珍品,包括金銀器、玉器、瓷器、石刻、雕塑和墓葬壁畫等等文物,據介紹,其中23件是一級國寶。它們來自中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十一個博物館、文化機構的藏品。

懷著敬慕的心情,小心地“拿”起這個有1300年曆史的鎏金銅鋪首 - 銅鍍金推門把手。。。,

。。。推開了這個穿越時光的大門:唐 - 來自絲路的唐都遺珍 Treasures from the Silk Road capital。

首先麵遇的是迊賓的繪彩大女俑,年代在公元721 - 79之間,站在後麵的是1316年前的三彩文官。李白的浪漫詩句(見下圖),引人夢回大唐。

彩繪跪拜俑,這是咱們的“跪”文化的起源嗎?

唐書法大家顏真卿、枊公權等人在臨古的同時巨膽創新,不僅賦予篆書和隸書新的展現,更將楷書、行書和草書發展得盡善盡美讓後人學習至今,這是書法拓片(將其中一幅放大置於前麵)。

大唐朝時期的多元文化使本土出現儒和道兩家,還有西域傳入的佛教等等多種宗教。佛教寺院借助皇親貴族資助而興建,僧侶們翻澤了從印度帶回的萬卷佛經,佛教成為當時大唐最流行的宗教。(以下數字是公元年的數字)

十二生肖俑  700s

一對彩繪鎮墓獸  618 - 50s

仕女圖 710s  (因室內燈光的反,此圖沒拍好)

鎏金鐵芯銅龍 710s

鎏金雙鴛鴦團花大銀盆  700 - 874

鎏金鴻雁紋銀茶槽子、碾軸  869s   後麵左起的是鎏金雙鴻紋海棠盒、鎏金伎樂紋銀香寶子和盤絲座葵口素麵銀小鹽台,都是製於相近的年間。

鎏金飛鴻毬路紋銀籠子  899 - 74

前麵是鎏金坐佛紋雲頭銀如意 874s;後麵是如意長柄銀手爐 872s

鎏金銀龜盒  800 - 74

水晶珠玉佩組  669s

銅鏡、銀釵和金銀簪 615 - 907s

佛像印章  797s

下圖的上麵:中間是駱駝俑  650 - 700s;右邊是彩繪胡人騎臥駝俑 700s

下麵:褐釉雙魚扁瓶  600 - 700s

展覽大廳一角。

這張掛在展覽大廳的題字,是由澳洲著名書法家梁小萍女士為該展覽筆的,不會錯過。有點遺憾,全部珍品在此不能盡錄。

 

 

該展覽的最後亮點 -《人間淨土:走進敦煌莫高窟》,是讓來者觀看、用數碼裝置重現敦煌莫高窟中初唐佛教遺跡、第220窟的實場景。經過超高清晰度攝像和立體激光掃描技術的高科技處理,人站在複製的220窟內,手拿著這個像ipad大小的影像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原窟內的壁畫和雕塑的彩色實景了。

 

******

部份圖片注釋取自展館。

《人間淨土:走進敦煌莫高窟》(2012/2016),是由莎拉肯徳丁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傑弗裏肖教授共同與敦煌研究院合作研發,並由新南威爾士大學圖書館及藝術博物館創新實驗室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