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少年時代(四)那時的音樂
文章來源: 大河也入海2015-02-22 19:37:17


       到我可以完整唱一首歌時, 已經是文革後期了. 所以我記不得那些個語錄歌. 我記得最多的就是樣板戲.
      ”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很多唱段,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渾身是膽雄糾糾, 我至今仍記得唱詞.
      “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 少劍波的唱段, 誓把反動派一掃光”, “定計”, “迎來春色換人間”, “甘灑熱血寫春秋”, “胸有朝陽等唱腔, 我依然耳熟能祥.      
      四十年後, 冬天溜狗時, 我家後山頗有些象那林海雪原”, 我就經常情不自禁地唱起穿林海, 跨雪原, 氣衝宵撼”. 仿佛我就變成楊子榮了, 隻身闖入敵營了. 好象當時楊子榮沒有帶狗嗬.
      “沙家浜中阿慶嫂, 刁德一, 胡傳魁的經典對唱智鬥”, 恐怕現在國內的卡拉OK廳裏還有呢. 而且當中的很多詞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經常出現, : 背靠大樹好乘涼, 沙老太婆和阿慶嫂打起來了, 人一走茶就涼等.
      我們對中國傳統戲劇知之甚少, 源於對曆史知識不甚了解, 文革都破四舊.  現代京劇樣板戲講的都是現代故事, 更能產生共鳴, 對我們這一代人, 是難以忘懷的.
      文革期間, 除了樣板戲, 我記得的音樂作品就隻有兩部: “長征組歌黃河大合唱”.
      “長征組歌是一組歌頌中國工農紅軍突破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從江西出發, 途經九省, 最後到達陝北的音樂作品. 我對其中的幾段男聲獨唱記憶深刻. “四渡赤水出奇兵”, “過雪山草地”, 曲調優美, 詞語雄壯. 歌唱家賈國光, 賈世駿的演唱出神入畫. 我那時沒事就扯著嗓子在家裏唱, 樓下住的鄰居還經常誇我呢. 我到現在還是都能完整唱下來. 小時候記憶力好啊.
      “黃河大合唱是一組歌頌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不朽音樂作品. 由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作曲, 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執棒. 作品把黃河的氣魄, 壯麗和雄偉刻劃得盡善盡美, 以擬人化的手法把中華兒女麵對外敵侵略而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展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 著名歌唱家郭淑珍等的演唱也為作品增色不少.
      我家當時有部唱片機, 我爸不知哪兒搞來的幾張唱片, 沒事兒的時候我們就放來聽, 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
      那時的音樂作品還有一大類, 就是為毛主席詩詞譜寫的歌曲. 我記憶深刻的隻有沁園春. ”. 我們住在北方, 冬天, 望著窗外, 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北國風光, 千裏冰封, 萬裏雪飄…”.
      那時的音樂氛圍是狹窄而單調的, 翻來覆去就是那些作品. 這倒有一好處, 就是不斷的重複, 使我們深深地記住了某些東西, 經久不忘. 不象現在, 百花齊放, 萬紫千紅, 但有一最大問題, 就是太快餐文化, 轉眼就忘了, 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歲月的衝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