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鴨血湯,油豆腐粉絲湯等----小籠,生煎的完美搭配
文章來源: 匆匆客2015-12-04 07:53:29

北方的人們習慣於在吃一些點心,或飯後喝上小米粥,稀粥。吃了餃子後,喝餃子湯,稱之謂“原湯化原食”。而在南方,尤其在上海經常以一客小籠,生煎,或大餅,油條果腹,與這些主食相伴的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湯”。是享受美味主食時必不可少的。本篇挑了幾個在傳統上常見的介紹如下。

這裏收集的各種上海日常湯水,大部分與移民的原始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們口味究竟好在哪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但就是其中的一些“情節”,讓我們對他“難以割舍”。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下,上海究竟有哪些必備的傳統湯類。如有不到之處,請各位多多包涵。

1. 雞鴨血湯

濃濃的湯,豆丁大小的血塊,伴著少許的雞胗、雞肝、雞腸子,吊出濃濃的鮮味。雞鴨血湯一直是作為點心的配角,並不為大眾所待見,但細細想來,不管是叫小籠、生煎、春卷等小吃,配一碗雞鴨血湯卻是必須的。看來小湯水也能有大味道啊。如果在食用時再撒上少許白胡椒粉和青蒜葉子,則更是使其香氣撲鼻,令人胃口大開。

2. 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裏,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端著一碗小餛飩,吃著小籠,生煎,這種享受更令人回味無窮。

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

3. 鹹豆漿

上海人所說的豆漿,其實指的是鹹漿。鹹漿,是豆漿裏花頭最濃的一種,一般裏麵都會有油條片 榨菜末 蝦皮 蔥花 紫菜 鮮醬油 辣油,實實足足的一碗,配著大餅,油條,粢飯,或花卷,饅頭,一頓早飯營養又好吃。豆漿中最令我百吃不厭的隻有它。

4.油豆腐線粉湯(也可以是百葉包線粉湯)

幹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製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裏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如果把油豆腐換成有肉餡的百葉包就是百葉包線粉湯。

美味秘笈:湯水夠清,味道夠鮮。油豆腐、粉絲和百葉包,再加個雙檔,保證你鮮地掉眉毛。

5.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店經營的雞粥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小吃。該店由一紹興人創辦於1947年,由於創辦人和主要操作師傅均係紹興人,在這兒便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紹興人天地,故人們給它取名為“小紹興雞粥店”

小紹興雞粥就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肉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吃雞粥時,將煮熟的雞切成3厘米,長0.6厘米寬的塊,裝盤,雞粥盛入碗內,加上蔥、薑末和雞油,一同上桌。此時,雞粥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食欲大增。品嚐時,雞粥粘韌滑溜,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營養豐富,越吃越香。此美食在上海市小紹興雞粥店裏有經營

6. 桂花糖粥

桂花糖粥原是無錫傳統名點。糖粥稠而不糊,紅棗白粥,色澤誘人,桂花飄香,甜香可口,很適合市民特別是老年人的口味。是上海城隍廟的特色小吃之一,已有100多年曆史。

產品特點:韌麵不糊,粘而不膩,香甜如蜜,老幼皆宜。

7. 鮮肉貓耳朵

傳統的貓耳朵是用涼水和麵製成貓耳朵形疙瘩,用雞丁、肉丁等作配料,帶湯食用。上海喬家柵的貓耳朵獨創一格,用手擀麵皮,包入肉餡或豆沙,油氽而成,風味特異。